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木深深少四邻,绿萝青壁断行人。
扁舟已是桃花水,更问仙源隔几尘。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题陈召外馆山水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山水画面。首句"云木深深少四邻",通过描绘云雾缭绕、树木茂密的环境,暗示了人迹罕至的隐秘与宁静。"绿萝青壁断行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绿色的藤蔓攀附在青色的石壁上,仿佛阻隔了行人的脚步,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和远离尘世的气息。
次句"扁舟已是桃花水"引入了动态元素,一叶扁舟在盛开桃花的水面轻轻荡漾,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诗意。然而,"更问仙源隔几尘"则揭示出诗人对理想中的仙境的向往,暗示着眼前的山水虽美,但似乎还隔着一层难以触及的尘世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超脱,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与超然境界的独特审美追求。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内史风流逸思多,黄庭读罢兴如何。
道林祗解怜鹰鸟,未胜临池独爱鹅。
放鹤亭边月影凉,六桥行处见微霜。
瘦筇不过钱塘水,只对梅花嗅冷香。
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
只今惟有濂溪水,照见千秋万古心。
南宋诸陵草树秋,尚怜太史旧风流。
如今九畹青青色,正在湘潭雨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