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猎篇

周王八骏行万里,朝游昆崙暮沧海。

驱霆策电遍天地,虎骤龙驰倏烟霭。

奔戎造父两为佐,大人王母遥相待。

千金白狐来四荒,蝼蚁下国轻天王。

君不见秦皇叱咤役九有,海东驱石石为走。

桥边孺子如妇人,博浪沙中铁椎吼。

又不见武皇旌旗日络绎,射蛟浔阳江水赤。

五陵侠少夜相遇,探丸杀吏还惊辟。

天门嵯峨城九重,虎豹为卫蛟龙宫。

紫微钩陈翼帝座,至尊秪合安高崇。

脱渊之鱼出山虎,白龙鱼服何劳苦。

沉江距河势有然,万乘反遭匹夫侮。

君不见曹家老爽诚愚蒙,平生不识司马公。

死生祸福在人手,宁能常作富家翁。

一门流血岂足惜,坐使神器归奸雄。

昨夜昌平人梦天,龙文赤日绕燕川。

城中莫辩真天子,道上传看七宝鞭。

腐儒为郎不扈从,愿奏相如谏猎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游猎篇》以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帝王游猎的壮丽场景与潜在危机。首句“周王八骏行万里”,借周穆王的八骏马驰骋万里,展现了皇家的豪迈气概。接下来通过“驱霆策电”、“虎骤龙驰”等词,描绘了狩猎的壮观场面,同时也暗示着权力的威严。

诗中提到造父、大人王母等神话人物,增添了神秘色彩,而“千金白狐”、“蝼蚁下国”则揭示了帝王对弱小的无视,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赫赫武功和潜在的危险。诗人以这些典故警示,权力不应滥用,否则可能招致颠覆。

最后,诗人以曹爽家族的悲剧为例,指出富贵荣华并不能保证长久,真正的天子并非仅凭武力或权势,而是取决于人心向背。结尾处的梦境预示着局势动荡,真假难辨,而腐儒的忧虑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游猎篇》是一首寓言诗,借历史与神话,批评了帝王的过度游猎行为,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君主明智的期盼。

收录诗词(1611)

何景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号:白坡
  • 籍贯:又号大复山
  • 生卒年:1483~1521

相关古诗词

点兵行

先皇简练百万兵,十二连营镇京观。

团营十万更精猛,呜呼耗减今无半。

昨传胡入白杨城,有敕点选营中兵。

军中壮丁百不一,部遣老小从征行。

自从御马还内厩,私家马肥官马瘦。

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冑。

京师土木岁未已,一身百役无不受。

禁垣西开镇国府,内营昼夜罗金鼓。

四家骁健三千人,出入扈从围龙虎。

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

天清野旷恣剽掠,百里之内烟尘昏。

肉食者谋无远虑,仓皇调发纡皇顾。

即今宣府大失利,杀将覆军不知数。

辽东兵马久已疲,朵颜反复非前时。

又闻迤北外连结,朝廷坐失东藩篱。

往时京边士,苦乐今顿异。

且如私门卒,食粮日高坐。

此兵昨一出,见者泪交堕。

从今荷殳趋战场,身上无衣腹饥饿。

君不见府中搥牛宰羊猪,穿域蹋鞠行吹竽。

高马肥肉留京都,可怜此兵西击胡。

形式: 古风

平溪

徙倚平溪馆,天高秋气清。

水萤光不定,山籁响难平。

夜火云间戍,寒枫江上城。

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镇远三首(其二)

地僻先摇落,空亭长绿莎。

山川连蜀道,市井杂夷歌。

旅箧衣裳少,秋程风雨多。

无人相问讯,尽日抚寒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地远柴门静,天高夜气凄。

寒星临水动,片月向沙低。

入室喧虫语,张灯住鸟啼。

自然幽意惬,不是恋深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