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

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

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

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反思。

首联“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中,“九重”象征着帝王的高远之位,而“雄名”则是指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人物。诗人感叹这些英雄人物或许因一时的误判或机缘巧合,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与封赏,只能在皇宫的待诏处等待命运的安排。这里既有对历史公正性的质疑,也隐含了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颔联“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崔亭伯是古代一位著名的文人,此处借指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士。诗人惋惜他们虽有才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甚至最终落得悲剧收场。这一联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无情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切同情。

颈联“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晚出的“芙蓉辇”象征着英雄人物的离世,而“春生杨柳风”则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也寓含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尾联“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体现。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鬓发已白,这不仅是年华老去的自然现象,也是对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可堪回首望遗弓”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综上所述,《感事》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命运、时间、历史公正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切同情。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建业华藏院此君亭

何可幽栖无此君,层轩高下绝嚣尘。

金声玉色三千士,雪戟蛇矛丈六身。

定有霜飙惊长夏,兼疑寒谷近比邻。

阿戎风味真难得,好事由来我辈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张屯田朝退过阁下诸公

紫宸归路接银台,复阁重门相望开。

浮俗共讥惟寂寞,高贤独肯少裴回。

照人珠玉惊尘骨,落笔埙篪写逸才。

白日自嫌天上乐,不应沧海隔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衰羸

衰羸因底病相和,留滞俄然去日多。

却是天怜令寿考,任从人会作风波。

宽心总与欢欣受,述意无妨慷慨歌。

更有南华书数纸,鹏声蜗角奈渠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途次马上晨起寄章运判

去年候客燕赵魏,今岁述职青兖徐。

无穷道路不相舍,将老光阴仍暗除。

官烛邻鸡常晓色,林花巢燕总春馀。

未知前古才士意,为底愿乘万乘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