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陶益之手,名为《醉吟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醉酒后忘却自我、与天地共鸣的豪放形象,以及对世人的疏离感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句“发狂形骸忘”,诗人以“发狂”形容自己醉酒后的状态,仿佛心灵得到了释放,身体的束缚被暂时忘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狂放。接着,“长啸天地杳”一句,通过“长啸”这一动作,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与天地相融的意境,暗示在醉意中,诗人的心灵达到了与宇宙同在的境界,似乎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状态。
随后,“白眼向世人”一句,运用了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白眼”,即斜视或向上翻白眼,以示对世人的不屑或冷漠。这表明诗人虽然身处世间,但内心却对周围的人和事持有某种距离感,甚至有些厌倦,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最后一句“知心良独少”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在这样的豪放与疏离之后,诗人意识到真正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实在不多,流露出一种知音难遇的感慨。这种孤独感与前文的豪放形成对比,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醉酒后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时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