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只向廛中隐,幽居地更偏。
竹风吹夜月,梅雪堕寒烟。
心定欺云石,神清照野泉。
一峰擎坏塔,终日在吟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市井之中寻求幽静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居住环境的独特与宁静。竹林吹拂着夜晚的月光,梅花的雪花飘落在寒冷的烟雾之中,这样的景象既清冷又富有诗意。隐士的心境如同云石一般坚定,精神则清澈得能照亮野外的泉水。诗中提到的一座山峰,支撑着一座破旧的佛塔,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隐士的精神世界,始终与诗歌的创作相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
不详
南宋后期诗人
四岁传家子,心明语未真。
也知初受命,似觉便成人。
举动须呼仆,端身学拜亲。
若教楼上去,定道摘星辰。
屈指交游十载馀,见君归墨又归儒。
卢能解道元无物,颜子谁知也不愚。
既向风幡明表里,何须雪几费工夫。
他年名上登科记,一半清芬在祖图。
故园不恋恋西湖,赁得民居作隐居。
开口不离仁义字,闭门惟读圣贤书。
老无子息偏怜鹤,闲有工夫尽钓鱼。
酒熟自斟诗自和,功名一念已消除。
拟学粗豪去索尝,独醒岂易敌愁肠。
白衣终到东篱下,自是渊明等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