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其二)

远祀常留楚,焚山断自秦。

波涛犹阻客,风雨自随身。

香草皆遗蜕,湘累是替人。

扬灵如可接,我亦唱迎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黄陵庙(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远祀常留楚,焚山断自秦”,以“楚”和“秦”两个古代国家为背景,暗指历史上的祭祀活动和政治事件。远祀,即遥远的祭祀,象征着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敬仰;“焚山断自秦”,则可能隐喻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举,反映了对历史中破坏文化、思想自由行为的批判。

颔联“波涛犹阻客,风雨自随身”,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波涛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困难,风雨则代表了个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孤独与坚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在风浪中前行、风雨不改其志的画面,寓意着即使遭遇重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

颈联“香草皆遗蜕,湘累是替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香草在这里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理想,遗蜕则是指逝去的事物或人物,暗示着那些为追求理想而牺牲的人们。湘累,据说是屈原的别称,这里用来指代那些为了理想而付出代价的先贤。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为理想献身者的缅怀与敬意。

尾联“扬灵如可接,我亦唱迎神”,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历史中的英灵相接的愿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像他们一样,为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这不仅是对先贤的致敬,也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宣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三江口阻风

槲叶阴中水雾腥,鹧鸪啼处一舟停。

无端浪挟巴丘白,不尽天垂梧野青。

窗外三江流浩浩,雨馀七泽气冥冥。

风波如此来何事,日暮愁心满洞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湖上阻风杂诗(其一)

萧萧落木动微波,自古湘中有怨歌。

一十二峰青曲曲,绿云多处见湘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湖上阻风杂诗(其二)

沄沄水气变朝昏,日色如灰转眼沈。

时见空中紫烟起,定知何物在湖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湖上阻风杂诗(其四)

长沙秋色远苍茫,今夜扁舟又此乡。

生怪三江合流处,最禁人望是清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