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讼(其二)

偶来尘世五旬三,多少悲欢好恶兼。

本性不随身共灭,皎如沧海出秋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自讼(其二)》由明代诗人谢肃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自我反思。

首句“偶来尘世五旬三”,以一种偶然和不经意的方式描绘了个体在世间短暂而平凡的存在,暗示生命如同过客,不经意间踏入尘世,经历着五十又三年的时光流转。

次句“多少悲欢好恶兼”,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旅程中的复杂情感体验。无论是欢愉还是悲伤,喜爱还是厌恶,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画卷。

第三句“本性不随身共灭”,强调了人的本性超越了肉体的存在,即使身体消逝,本性依然永恒。这句诗体现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即人的内在品质不会因物质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最后一句“皎如沧海出秋蟾”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本性的光辉如同秋夜之月,从浩瀚的海洋中升起,明亮而纯净。这里将本性比作秋月,既象征着高洁、宁静,也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本性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情感、本性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与感悟,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珍视。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独坐有怀荥阳道中用灰字韵

山色秋光淡绕斋,雨声虫响互相哀。

清樽怜我攻愁去,白发欺人送老来。

江柳静无馀叶在,池莲迟有一花开。

马蹄却忆成皋路,野烧西风满面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含山操二解

含山有云,莫蔽我衣。彼荷戟者,迫我以驰。

我驰我驱,泣涕如雨。仰视白日,光不照下。

地不可穴,天不可缘。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含山有石,其光差差。石或可转,我节可亏。

我夫何之,欲从无所。舍彼黄泉,无相见者。

谁谓渊深,我视若陵。我死得死,中心之宁。

形式: 古风

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其二十四)

芙蓉脂肉绿云鬟,一去瑶池更不还。

寂寞閒庭春又晚,更无人倚玉阑干。

形式: 七言绝句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其一)迎神奏淳和之曲

皇图聿崇,茅社受封。礼分虽异,孝思则同。

缅怀世德,源深流鸿。报本有祀,式昭神功。

形式: 鼓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