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讼(其二)》由明代诗人谢肃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自我反思。
首句“偶来尘世五旬三”,以一种偶然和不经意的方式描绘了个体在世间短暂而平凡的存在,暗示生命如同过客,不经意间踏入尘世,经历着五十又三年的时光流转。
次句“多少悲欢好恶兼”,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旅程中的复杂情感体验。无论是欢愉还是悲伤,喜爱还是厌恶,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画卷。
第三句“本性不随身共灭”,强调了人的本性超越了肉体的存在,即使身体消逝,本性依然永恒。这句诗体现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即人的内在品质不会因物质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最后一句“皎如沧海出秋蟾”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本性的光辉如同秋夜之月,从浩瀚的海洋中升起,明亮而纯净。这里将本性比作秋月,既象征着高洁、宁静,也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本性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情感、本性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与感悟,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