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雪竹

风捲残云暮雪晴,天空野树水烟横。

凄迷望断平安信,衰薄如逢太瘦生。

月冷冰梢清入骨,霜交疏影澹无情。

岁寒物色多相似,到此方知晚节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东坡上竹林在月光下静谧而孤寂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寒冷与寂静之美。

首联“风捲残云暮雪晴,天空野树水烟横”,开篇即以动态之景引入,风卷残云,暮雪初晴,天空中野树与水烟交织,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这里运用了“风”、“云”、“雪”、“天”、“野树”、“水烟”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冬日雪后清晨的壮丽画卷。

颔联“凄迷望断平安信,衰薄如逢太瘦生”,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站在雪后的东坡之上,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平安的期盼与忧虑。这里的“凄迷”二字,既描绘了环境的朦胧与模糊,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平安信”则寄托了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衰薄如逢太瘦生”一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脆弱与无助感,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中的艰难与挑战。

颈联“月冷冰梢清入骨,霜交疏影澹无情”,转而聚焦于月光下的雪竹。月光如水,洒在冰凉的竹梢上,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冷而纯净。竹子的疏影在霜的覆盖下显得淡然无华,仿佛对世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这一联通过“月”、“冰梢”、“霜”、“疏影”等意象,不仅描绘了雪竹在月夜下的独特风貌,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冷静与超脱。

尾联“岁寒物色多相似,到此方知晚节成”,总结全诗主旨。岁末寒冬,万物凋零,但雪竹依然挺立,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与诗人所追求的高尚情操相契合。通过对比“相似”的物色与“晚节”的成就,诗人表达了对坚持自我、不畏艰难、最终实现理想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冬日雪竹在月光下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寓意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老君像

太史传疑迹未磨,犹龙人物更谁过。

流沙西去青牛远,函谷东来紫气多。

文字五千流绝简,虚无八九藉馀波。

元玄台下孤松老,节错根盘奈尔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为许明夫题金碧山水图二首(其一)

珠林琼岛锦江滨,桃李东风满眼春。

金碧楼台何处尽,丹青图画几回新。

中山古道多行径,北海寒波隔要津。

白发题诗思何限,少陵已是倦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为许明夫题金碧山水图二首(其二)

佳气茏葱映海霞,乱山环翠水生华。

笙歌不空渔樵地,岩谷偏多佛老家。

金屋藏春帘结绮,锦軿迎旭扇笼纱。

太平人物欢游盛,回首芳春日易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薛公子

娇歌急管送春辉,春色薰人上锦衣。

花压玉山人尽醉,云随金勒马如飞。

鲈鱼江上诗情远,燕子楼中客梦微。

此去不须成怅望,桑弧蓬矢愿无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