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守祈雪二首(其二)

天其或使不轻飞,有待随轩故作迟。

风静圆虚才半夜,雪随精意若前期。

影藏寂寂沙头鹭,寒入青青垄首岐。

千里欢谣归太守,邦人固已播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或许上天让它不轻易飞翔,故意在车驾后缓缓展现
夜半时分,风停月圆如镜,仿佛雪提前降临
鹭鸟身影隐藏在寂静的沙滩,寒冷侵入青翠田垄的岔口
太守千里之外的喜悦歌声回荡,百姓早已将他的歌谣传唱

注释

天其或使:或许上天有意安排。
轩:车驾,这里指太守出行的车辆。
静圆虚:形容夜晚宁静,月亮圆满明亮。
前期:预示,似乎提前发生。
沙头鹭:沙滩上的鹭鸟。
邦人:指国中的人,百姓。
声诗:歌声和诗歌,代指太守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曾守祈雪二首(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前的景象,表达了对瑞雪降临的期待。首句“天其或使不轻飞”,暗示雪的降临并非随意,而是上天的安排;“有待随轩故作迟”则写出雪在等待适当的时机,显得庄重而有意。接下来,“风静圆虚才半夜,雪随精意若前期”描绘了雪在深夜悄然降临的情景,静谧而富有诗意。

诗人进一步通过“影藏寂寂沙头鹭,寒入青青垄首岐”来展现雪后的宁静,雪影遮蔽了沙洲上的白鹭,寒冷的气息侵入田野的小径,画面生动而富有冬日的冷寂美。最后两句“千里欢谣归太守,邦人固已播声诗”表达了人们对太守祈雪成功的喜悦,欢歌载道,诗篇传颂,展现了当地百姓对官府德政的赞美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为媒介,寓含了对祥瑞的期盼和对地方治理的赞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曾守祈雪二首(其一)

怪来六幕了无风,虚室光摇表里同。

端木已飞花委积,老蟾应借色朦胧。

忍寒须放儿辈喜,清赏莫令樽酒空。

想得明朝呼舞处,森严冠佩大廷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曾守洪倅喜雪

不知时雪覆云沙,但怪虚窗木影斜。

入竹不妨听窸窣,映空宁复问津涯。

杯深喜近围炉火,香冷谁寻小树花。

语到蓬仙烦寄我,固应黄竹属诗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曾竑父见招

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

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

锄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

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曾谹父光孝佳句

使君幽讨遍禅林,名动三台殿阁清。

稍赋诗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声。

政须膏泽随轩至,未碍隼旟冲雨行。

争写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气满重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