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仲远游淮送行诗卷

昔有大丈夫,万里事远游。

远游何所极,飘若孤云浮。

欧冶淬利剑,造父翼华辀。

东睇薄瀛岛,西顾羞昆丘。

长啸首阳巅,悲歌湘水流。

九疑叫虞帝,三川哀宗周。

世人不之识,问之将焉求。

曰有吊古意,聊以消幽忧。

之子方盛年,菽水亦易谋。

朅从浙河滨,言迈淮壖州。

儿女竞执掺,亲朋相谣讴。

鸿鹄眇四海,顾此焉足愁。

已矣勿复道,勖哉企前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从前有个豪杰,远行万里去游历。
他的旅程无尽何方止,像孤云般自由漂浮。
欧冶子铸出锋利宝剑,造父打造华丽马车。
他向东眺望大海,向西怀念故乡昆丘。
在首阳山顶长啸,悲伤歌声随湘水流淌。
他在九疑山呼唤虞帝,为周王的衰败哀悼。
世人不了解他的志向,问他追求的是什么。
他说有怀古之情,借此排解内心忧愁。
正值他壮年,生活简单也容易安排。
他离开浙江河畔,行程延伸至淮河边州。
家人朋友纷纷送别,歌声笑声交织。
他胸怀四海,这样的离别怎能让他忧虑。
罢了,不再多言,只愿他向前努力修德。

注释

大丈夫:指有志气、有作为的人。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飘若孤云:比喻独自一人,自由自在。
欧冶:古代著名的铸剑师。
薄瀛岛:泛指东方的大海。
昆丘: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仙山。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与虞帝有关。
宗周:指周朝,这里代指周王室。
吊古:凭吊古人或古迹。
菽水:比喻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朴。
朅:勇往直前的样子。
鸿鹄:天鹅,象征高飞的理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丈夫的雄浑气质和他万里远游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愁苦。

"昔有大丈夫,万里事远游" 一句,设定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足迹遍布千里的男子形象。"飘若孤云浮"则更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气质。

"欧冶淬利剑,造父翼华辀" 一句,提及了古代工匠欧冶子和造父的精湛技艺,用以比喻大丈夫的才干和气概。"东睇薄瀛岛,西顾羞昆丘" 展示了诗人对这位英雄人物远行所至之处的想象。

"长啸首阳巅,悲歌湘水流" 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自己内心的哀伤。"九疑叫虞帝,三川哀宗周" 更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对古代圣王和伟大河山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

"世人不之识,问之将焉求。曰有吊古意,聊以消幽忧" 一节,诗人表明自己怀念古人的初衷,并通过这种怀旧来缓解内心的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 "之子方盛年,菽水亦易谋。朅从浙河滨,言迈淮壖州" 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未来的一种乐观态度。"儿女竞执掺,亲朋相谣讴" 则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热闹与温馨。

最后 "鸿鹄眇四海,顾此焉足愁。已矣勿复道,勖哉企前脩" 一节,诗人通过对远方鸿鹄的眺望,再次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不舍,但也强调了面向未来、不断前行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壮丽的想象,也有深沉的情感,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和现实生活的关照,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孝猿图

攫果实饥嗛,三声泪沾裳。

尼居曾子侍,宁甘读此章。

不食痛所生,乃能善居丧。

林端有返哺,未敌乌衣郎。

面故可颜彪,臂岂徒李广。

泣血同高柴,托音异原壤。

谓当葬其母,山林纵之往。

勿复绊诸笼,充此儿女赏。

形式: 古风

题张长卿竹梅用苏黄各二句

西湖处士骨应槁,不复龙蛇看挥扫。

是谁招此断肠魂,竹外一枝斜更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题来将军括苍送行诗卷

将军从元戎,六年守襄阳。

大小百馀战,裂衣裹金疮。

相逢说往事,须髯犹奋张。

岁晚不得志,巡逻分穷乡。

穷乡民不多,诗书间耕桑。

古不识兵火,承平异边方。

一朝六鳌抃,罅隙疏堤防。

有盗黠如鼠,有吏贪如狼。

将军手拊摩,不忍斧斫伤。

一语对曲直,冷泉解沸汤。

去著来时袍,萧然无装囊。

但有送行诗,至今犹珍藏。

壮士困资格,逆旅悭赍粮。

况又颇抱病,新添满颐霜。

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

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

幸而一有之,时论纷臧仓。

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

将军未五十,意气摩穹苍。

春鸿定决起,天骥终高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杨仲谦走马牵犬图郑某画

渥生汉马真龙种,旅献周獒敌虎威。

时节太平鬨花柳,平川牵鞚走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