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台湾(其一)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

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

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

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吊台湾(其一)》由清代诗人陈季同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台湾历史变迁与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联“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以“海上访仙”起兴,暗喻对台湾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而“蓬山几万重”则形象地描绘了时空的遥远与阻隔,预示着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感。

颔联“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运用了“蜃市”与“桃源”的典故,前者象征虚幻与幻灭,后者代表理想与避世。这两句描绘了台湾如同梦幻泡影,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理想之地也因云雾封锁而难以触及,表达了对台湾命运多舛的深切同情。

颈联“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中,“鳌戴”借用了神话中的巨鳌背负天体的形象,此处用来形容台湾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无助;“狼吞”则比喻外敌的贪婪与侵略。这一联表达了对台湾在面对外来压力时无力自保的同情,以及对外来势力入侵的谴责。

尾联“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以“两字亢卑”隐喻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政治立场,暗示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与敏感性;“边氛”指边境的氛围或局势,强调了台湾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一联揭示了台湾问题的深远影响与紧迫性,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因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湾历史、地理、文化及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台湾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收录诗词(4)

陈季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吊台湾(其二)

金钱卅兆买辽回,一岛如何付劫灰。

强谓弹丸等瓯脱,却教锁钥委尘埃。

伤心地竟和戎割,太息门因揖盗开。

聚铁可怜真铸错,天时人事两难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吊台湾(其三)

鲸鲵吞噬到鲲身,渔父蹒跚许问津。

莫保屏藩空守旧,顿忘唇齿藉维新。

江山触目囚同泣,桑梓伤心鬼与邻。

寄语赤崁诸故老,海桑历劫亦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吊台湾(其四)

台阳非复旧衣冠,从此威仪失汉官。

壶峤居然成弱水,海天何计挽狂澜。

谁云名下无虚士,不信军中有一韩。

绝好湖山今已矣,故乡遥望泪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友竹仁兄六十荣寿赋此志祝

新词为报杖乡时,儒雅风流信有之。

松柏后凋留劲节,梅花初放见清姿。

且凭岁月增诗卷,莫感沧桑到酒卮。

料识辋川风景好,称觞我愧阻天涯。

林下优游却羡君,当年逸少况能文。

青箱世业高门在,白发穷经一席分。

野鹤閒云原自适,凤毛麟趾更空群。

眼前莫叹韶光老,应有中书总右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