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茝。

气禀金行秀,德备黄中美。

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

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

形式: 古风

翻译

诗人们满腹奇思,常以香草比喻君子。
更何况这霜中的杰出者,其清香超越了兰花和白芷。
他的气质如金行般出众,品德如同黄色土地中的美玉。
自古以来,就有白发老翁,以花的精华为食,饮水清澈。
只是怕杂草伤害了它们,吩咐仆人细心照料。

注释

骚人:诗人。
香草:比喻有美德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霜下杰:在霜中显得特别杰出的事物。
清芬:清香。
兰茝:兰花和白芷,古代常用的香草。
气禀:气质。
金行:五行之一,象征财富和权力。
黄中:黄色,象征土地和稳定。
鹤发翁:白发老翁。
餐英:食用花的精华。
蓬藋:杂草。
课仆:吩咐仆人。
料理:照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高洁与美丽,以及诗人对其独特情感。"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一句中,“骚人”指诗中的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而“足奇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非凡之物的向往和追求;“香草”喻指菊花,而“比君子”则将菊花比作品德高尚的人,显示出菊花清高脱俗的一面。

"况此霜下杰,清芬绝兰茝"一句中,“霜下杰”形容菊花在秋风和露水的洗礼后更加坚韧不拔,显得格外英俊;“清芬绝兰茝”则强调了菊花清新的香气超越了其他所有花卉。

"气禀金行秀,德备黄中美"这句诗继续赞美菊花之美,其中“气禀金行秀”形容菊花的气质如同精金一般纯粹而高贵;“德备黄中美”则将菊花比作品德兼备的人,内心充满了美好的品质。

"古来鹤发翁,餐英饮其水"一句通过“鹤发翁”形容诗人自己或类似于诗人的高洁之士,以“餐英饮其水”表现出对菊花的珍视和享受,仿佛在品味菊花带来的精神食粮。

最后,“但恐蓬藋伤,课仆加料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可能受到杂草侵害的担忧,以及希望能够更加细心地照料它,以免其受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更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游陵云寺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崄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形式: 古风

答二任

鲁人贱夫子,呼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问骨不惮遐。

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虾。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誇。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

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水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答张子立见寄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形式: 古风

又答陈公美三首(其三)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