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游丝》由明代诗人余旭所作,通过对游丝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与独到见解。
首句“弄影晴空处处奇”,开篇即以动态之姿描绘了游丝在晴空中舞动的身影,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与奇妙。次句“轻浮偏住落花枝”,进一步刻画了游丝轻盈飘逸的特点,它似乎特别喜欢停留在落花的枝头,与花瓣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接着,“千经暗织春情懒,万缕閒萦昼景迟”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游丝比作织物,形象地表现了它们在春日里编织出的细腻景象,仿佛是春天慵懒的情愫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又如白昼的景色被万缕游丝缠绕,显得格外悠长。
“带雨依微牵露网,因风撩乱藉蛛丝”则描绘了游丝在雨中和风中的动态之美。雨中,游丝如同细密的网,轻轻牵连着露珠;风中,它们随风起舞,交织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蛛网。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游丝的形态美,也赋予了其生命力与动感。
最后,“何人为报天孙道,欲制云绡得几时”表达了诗人对游丝的赞叹与思考。他似乎在问,是否有谁能够向天上的织女(天孙)传达对游丝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要制作如游丝般轻盈、透明的云绡,需要等待多久呢?这既是对游丝美的向往,也是对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游丝这一自然现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