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德晖松轩诗

炎天群木无葱苍,朝曦夕照绕屋梁。

一榻南窗复东厢,老松效技扶披猖。

微风飕飗弄笙簧,坐变热恼为清凉。

簿书相仍愁肺肠,细声入梦我岂遑。

但觉风日明晴窗,皎如夜月和秋霜。

樛枝鳞皴龙蜃走,翠叶郁律鸾凤翔。

燧明徒誇能照夜,坐想烟雾风中香。

何如轩成独赋云锦章,从兹遂爱夏日长,会看壑耸仍霄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之下,诗人于松轩内所感受到的独特凉爽与宁静。诗中以“炎天”开篇,点明夏日酷热,接着描述了朝阳与夕阳的光辉环绕在屋梁之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然而,诗人的注意力很快被南窗与东厢的一棵老松吸引,这棵老松仿佛在夏日的热浪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其枝条弯曲,树皮粗糙,如同龙蛇蜿蜒,绿叶繁茂,仿佛鸾凤飞翔,充满了生命力。

微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如同乐器的演奏,让诗人的烦躁心情得以缓解,甚至在梦中也能感受到这份清凉。诗中提到的“簿书相仍愁肺肠”,形象地表达了日常事务的繁重给人心灵带来的压力,而此刻的清凉与宁静,仿佛是心灵的一剂良药。

进一步地,诗人将松树的形态与特质与古代的火种“燧明”相比,后者虽能照亮夜晚,但诗人在想象中更喜爱松树在风中的香气,以及它所带来的夏日之长的美好愿景。最后,诗人希望能在松轩中创作出如同云锦般华美的篇章,以此表达对夏日的喜爱与赞美,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时光可以欣赏到山峰的高耸与天空的辽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辛未人日同郡僚游陈氏园

海南人日春已浓,柳条远映桃花红。

携觞寻伴逐春色,杖藜纵步游城东。

陈园新筑芳亭小,绿竹猗猗自围绕。

杯行不用管弦催,枝上绵蛮啭春鸟。

旧传人日天多阴,今年人日春光好。

田家但喜藷芋收,我辈惟忧酒樽少。

明朝有兴还复来,剩买鹿蹄拚醉倒。

形式: 古风

乐会雷令数惠笋作诗为谢

朝餐敢叹庖无肉,食罢时时自扪腹。

肯羡何侯日万钱,不学天随尝杞菊。

传闻乐会似淇园,坐想猗猗千亩绿。

邦人富比万户侯,县尹清廉仍不俗。

尺书远致拟兼金,锦绷解缚排寒玉。

为君急食不敢馀,恐被南风吹作竹。

形式: 古风

清湘道士潘静素抱琴南来予方谪居远屏郊外如逃虚中每佳辰良夜风清月明对脩竹俯清池必快作数弄如是几年今将北还旧隐索诗为别屡请而不懈因歌而送之

道人南来冒炎酷,云水生涯寄枯木。

嗟予久堕魑魅群,黎唱蛮歌耳根熟。

深林迥静啸鸺鹠,雨湿天阴闻鬼哭。

君来为我一挥手,洗尽胸中尘万斛。

伯牙师涓死已久,此声欲绝君能续。

快弹初作鸾凤鸣,忽如啼乌集华屋。

吟猱抑按神气闲,流水涓涓赴幽谷。

夜深馀响应霜钟,朝来吟对萧萧竹。

静中最喜读书声,妙响琅然振寒玉。

要知心与古人会,不务新奇誇俚俗。

浩歌别我出门去,潮回风便难追逐。

道人来时湘水浑,道人归去湘江绿。

湘灵抱琴待君来,月明莫向江头宿。

形式: 古风

赠裴道人

道人今年七十六,问我修行惟绝欲。

密栽涩勒当疏篱,旋辟荒榛结茅屋。

不抄书,不看读,宴坐凝然常瞑目。

夜深频咽玉池泉,晨起随缘饱藷粥。

甘脆肥浓腐我肠,巧笑蛾眉真鸩毒。

蛮烟瘴雾隘空虚,谨守药炉谁敢触。

我爱裴君道机熟,过我玄谈已超俗。

三峰顶上少人行,百尺竿头防失足。

世人那识天地根,往来绵绵无断续。

嗟予流转海南村,智者方明祸中福。

君不见庞道蕴,尽将活计沈湘江,自织箍篱供口腹。

又不见成都市上严君平,终日垂帘唯卖卜。

王侯蝼蚁同丘墟,学道从来贵幽独。

蚌生珠,石含玉,看我丹成跨鸿鹄。

马蹄去去稳着鞭,关山路永多坑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