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中秋不见月

中秋万里月,何处驾冰轮。

底事隔年会,不怜今夕人。

兔疑停杵臼,蟾岂避风尘。

默识常娥意,氶平赏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丙申中秋不见月》是宋代诗人朱弁所作,通过中秋佳节无法见到明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深深思念与感慨。

首句“中秋万里月,何处驾冰轮”以“万里月”描绘了中秋之夜满天星辉的壮丽景象,而“何处驾冰轮”则巧妙地将月亮比作驾驭于夜空之上的冰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下来,“底事隔年会,不怜今夕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月亮为何在一年中只与人们相聚一次的不解与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不能与月亮相见的惋惜之情。

“兔疑停杵臼,蟾岂避风尘”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表面的阴影比作兔子和蟾蜍,暗示月亮表面的不完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这里“兔疑停杵臼”中的“杵臼”本是捣药工具,此处借指月亮表面的阴影部分,暗示月亮似乎在某个时刻停止了变化;“蟾岂避风尘”则是说月亮并非因外界环境而改变其形态,暗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最后,“默识常娥意,氶平赏更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背后故事的想象与感悟。常娥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诗人通过“默识常娥意”,表达了对月亮背后故事的深思与理解。同时,“氶平赏更新”则意味着即使面对无法相见的遗憾,诗人依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欣赏并期待未来的美好,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无法见到明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遗憾时保持乐观与平和的态度。

收录诗词(48)

朱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 字:少章
  • 号:观如居士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biàn)(1085~1144

相关古诗词

十七夜对月

病骨怯风露,愁怀厌甲兵。

人居绝域久,月向此宵明。

轮仄初经汉,光分半隐城。

迟迟不肯下,应识异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睡轩为赵光道作

深炷炉香睡息匀,萧然一觉得天真。

生涯聊示人閒世,缘境都忘药裹身。

窥牖屡来从汝唤,叩门空去任渠嗔。

更须满壁图云水,卧想江湖渺莽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斋即事

频年行役梦庭闱,陟岵常嗟脚力疲。

每诉酒巡嫌客恶,力营官事笑儿痴。

云山幸不持钱买,花竹何妨带雨移。

此味责人元未识,恐缘诗好被渠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饯和父之并州

有北何堪说,如南未是归。

并门子径往,汉节我方鞿。

笔砚论心久,干戈会面稀。

新程相忆处,路入岭云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