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三)青帝云门舞

甲在日,鸟中星。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歌木德,舞震宫。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亿斯庆,兆斯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盛大祭祀场景的诗,充满了古典文化和神话色彩。开篇“甲在日,鸟中星”通过对天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礼东后,奠苍灵"则指向了一种祭祀活动的进行,东后可能是祭坛或特定的礼仪方位,而奠苍灵则暗示了对神灵的供奉。接下来的“树春旗,命青史”中,“春旗”有节令之意,"青史"可能指的是记载着古代历史与传说的书籍,体现了一种对过去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候雁还,东风起。歌木德,舞震宫。”则描绘出一种等待神灵降临的场景,"雁还"可能是指候鸟归来,而"东风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神灵的恩惠如同春风般吹拂大地。"歌木德"中的"木德"可能与古代五行之说中木代表的青色相联系,意味着生长与希望;"舞震宫"则是对祭祀活动中舞蹈这一仪式的描写,震宫或许指的是某种神圣的场所。

最后,“泗滨石,龙门桐。孟之月,阳之天。”则是一幅自然景观与神话元素交织的情境。"泗滨石"可能是指河流边的岩石,而"龙门桐"则充满了神话色彩,暗示着仙界或神灵所居之地;"孟之月"和"阳之天"则分别象征着光明与温暖,引申出一种宇宙和谐、万物更新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神灵的崇拜。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表达,如“甲在日”、“鸟中星”等,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和美感。同时,通过对节令、历史传说以及五行八卦等元素的融入,诗歌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深度和厚重。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一)皇夏

嘉玉惟芳,嘉币惟量。成形惟礼,禀色随方。

神班其次,岁礼惟常。威仪抑抑,率由旧章。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二)皇夏

惟令之月,惟嘉之辰。司坛宿设,掌史诚陈。

敢用明礼,言功上神。钩陈旦辟,阊阖朝分。

旒垂象冕,乐奏山云。将回霆策,暂转天文。

五运周环,四时代序。鳞次玉帛,循回樽俎。

神其降之,介福斯许。

形式: 四言诗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十二)配帝舞

地始坼虹始藏。服玄玉居玄堂。沐蕙气浴兰汤。

匏器洁水泉香。陟配彼福无疆。君欣欣此乐康。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十)配帝舞

金行秋令,白帝朱宣。司正五雉,歌庸九川。

执文之德,对越彼天。介以福祉,君子万年。

形式: 四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