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

一犬捕执将祭神,群犬随之号极声。

恶伤其类乃如此,虽至苟贱亦有情。

人于天地最为贵,诗书礼乐开聪明。

推恩尚欲极万物,而况等列皆簪缨。

奈何心忍所不忍,相残相贼争功名。

因知微畜反可尚,使我感叹无由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狗为了祭祀而捕捉到另一只狗,引发了一群狗的哀嚎,以此来探讨人性与动物性之间的关系。诗人邹浩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类残忍行为的批判,以及对动物之间情感联系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狗与狗之间的捕食场景,一只狗为了祭祀的目的捕获了另一只狗,这一幕引发了其他狗的强烈反应,它们的哀嚎声充满了悲痛和愤怒。诗人借此场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看似低等的生物,在面对同类时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情感?这不仅体现了动物间的亲情,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同类时,是否也应该展现出同样的同情心和道德感?

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人类社会,指出人类自认为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存在,拥有诗书礼乐的教化,能够推恩万物。然而,诗中却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残忍和自私的行为,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相互残害,这种行为与人类自认为的高贵身份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认为即便是微小的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体现出复杂的情感和道德观念,相比之下,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行为显得更为可悲和不值得赞扬。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反思,同时也让读者思考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整首诗通过动物的行为反观人类社会,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复杂性,以及在追求文明进步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基本道德和同情心的培养。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送李师聃祖道长官赴衡州耒阳令

视国如视家,爱民如爱子。

秉心金石坚,古人概如此。

今人亦古人,但患物转徙。

遑遑声利间,自不明本已。

安能使元元,一以父母比。

问其所居位,广分国百里。

问其所食禄,尽出民骨髓。

奈何莫之思,颠倒以为是。

祖道于今古,问学妙穷理。

内重外物轻,识者久叹美。

宰制得耒阳,何啻牛刀委。

导达圣主恩,千仞决溪水。

雨旸随指呼,丝谷饫邻鄙。

明神实听之,日夜介福祉。

君虽不求通,轩冕自难已。

工部有英灵,吾知为君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示徐道人

道人千里来,触热废寝膳。

问其何所为,但云求识面。

南方诸公门,二年走略遍。

亦有苦苦留,诸事颇安便。

念未见侍郎,跋涉遂忘倦。

皇帝与天同,深恩满州县。

瘴乡宁久留,行复侍金殿。

卖药至京师,礼数隔贵贱。

姓名且难通,况敢冀垂盼。

汝言岂吾知,答之一笑倩。

形式: 古风

谕徐道人少唱喏

孔明拜床下,德公初不止。

道人必见喏,我令勿复尔。

道人非孔明,喏拜不相似。

维我德公心,寥寥无彼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菊

菊,菊。丛丛,簇簇。种阶除,脱岩谷。

玉干碧鲜,金英黄郁。争妍无小桃,结好有修竹。

满泛醇酒千杯,高簪道巾一幅。

庭前子美休作诗,篱外渊明自留目。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