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

定州红花瓷,块石艺灵苗。

方苞茁水仙,厥名为玉霄。

适从闽越来,绿绶拥翠条。

十花冒其颠,一一振鹭翘。

粉蕤间黄白,清香从风飘。

回首天台山,更识胆瓶蕉。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定州产的红花瓷器,工艺独特如灵秀幼苗。
方形的花盆培育着水仙,它的名字叫玉霄。
我刚从福建来,绿色丝带般的叶丛环绕翠绿的枝条。
十朵花在顶端绽放,一只只白鹭似箭般挺立。
粉色的花朵间夹杂着黄色,清新的香气随风飘散。
回望天台山,又见那里的胆瓶和芭蕉。

注释

定州:地名。
红花瓷:瓷器品种。
块石:形状似石的。
艺灵苗:艺术灵巧的幼苗。
厥:代词,指代上文的‘水仙’。
玉霄:美称,可能指水仙花。
闽越:古代地区名,位于今福建一带。
绿绶:绿色的丝带,形容叶丛。
振鹭:振翅的白鹭。
翘:挺立。
粉蕤:粉色的花蕊。
黄白:黄色和白色。
清香:清新的香气。
飘:飘散。
天台山:中国名山。
胆瓶蕉:可能是天台山特有的植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水仙花图景,其中融入了对瓷器和石头艺术加工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开篇即以“定州红花瓷,块石艺灵苗”展现了作者对于工艺品质的赏识,同时也暗示了诗中将要呈现的主体——水仙花,是一件精心雕琢、充满生机之物。

接着,“方苞茁水仙,厥名为玉霄”进一步指出了水仙花的美丽与其雅号“玉霄”,增添了一份高洁脱俗之感。紧跟着的是“适从闽越来,绿绶拥翠条”,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了自己对于这来自闽越(福建一带)的水仙花的喜悦,以及它那如同翠绿丝带一般的美丽叶片。

“十花冒其颠,一一振鹭翘”则生动地展现了水仙花开放时的姿态,每一朵花都像是从水中探出,花瓣轻轻摇曳。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粉蕤间黄白,清香从风飘”又描绘了花朵之间色泽的变化及其散发出的淡雅香气,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最后,“回首天台山,更识胆瓶蕉”则是诗人在欣赏水仙之余,心中所生的联想。这里提到的“天台山”,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或某种典故,而“胆瓶蕉”则是一种特殊的器物。在这句话里,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达到了一个高峰,将水仙花与更为广阔的情境相联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工艺之美以及文化内涵深厚的追求和欣赏。

收录诗词(4)

许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茉莉花

火令行南国,彤云间丹霞。

之子方热中,濯濯冰雪花。

植根却月盘,趣驾七香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洞霄宫

珠宫梁柱太平年,福地从知接洞天。

曲槛一峰飞怪石,幽亭三峡迸流泉。

骊龙睡重时方旱,白鹤归来客欲仙。

殿上红云西日映,此身如在玉皇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登城阳山

我祖有遗迹,振屐访南岭。

凭高一以眺,万壑皆云烟。

谷鸟犹嘤嘤,辽鹤无时旋。

一饮丹池水,心中尘虑捐。

形式: 古风

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其三)

箪瓢不改乃真豪,之子胸中志自高。

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

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

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