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王祯所作的《田荡》诗,描绘了农人在春季耕作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细致。
诗中首先描述了春天到来,农事正忙,绿油油的秧苗整齐排列在田间的情景。“农事方殷春已归,绿云满掘春秧齐”,春回大地,农人们忙碌于田间,将秧苗栽种得整整齐齐,如同绿色的云朵覆盖了田野。
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农人使用“秧马”进行田地整理的过程。“秧马既具田成畦,尚欠有物平水泥”,“秧马”是一种农具,帮助农人平整土地,使其成为整齐的田畦。农人们还需要处理泥土,确保土壤平整,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横木叉头手自携,荡磨泥面如排挤”,农人手持横木叉头,亲自操作,将泥土表面打磨得如同排挤一般光滑。通过农人的辛勤劳动,泥土被处理得十分平整,为后续的插秧工作打下了基础。
“人畜一过饶足蹄,却行一抹前踪迷”,在农人和牲畜走过之后,泥土表面留下了足迹,但农人随后又将其抹平,使得前迹难以辨认。这体现了农人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土地的爱护。
“莹滑如展黄玻瓈,插莳足使无高低”,经过农人的精心处理,泥土变得如同黄玻璃般光滑明亮,插秧时可以确保秧苗均匀分布,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处污不染濯清溪,归来自洁从高栖”,泥土在保持清洁的同时,也能够抵御污染,如同清澈溪水一般纯净。农人完成工作后,泥土会自动恢复其自然状态,等待下一次的使用。
最后,“一遇诗人经品题,附名农谱名始跻”,当这首诗被诗人品题后,泥土不仅在农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因其与农事的紧密联系而获得了更高的社会认可,被载入农谱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人在春季耕作中的辛勤与智慧,以及泥土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的尊重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