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清明时节的氛围寂静凄清,司马家显得格外冷落。
家中只有冷粥和糖饧相待,炉火中烹煮着新采的茶叶。
离别之际没有酒来饯行,但仍有花朵陪伴在旁。
向南迁移还能到何处呢?这里已是遥远的边陲之地。

注释

寂寞:孤独,冷清。
清明日: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用于祭祖扫墓。
萧条:景象冷落,不景气。
司马家:指诗人的家,司马是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代指诗人自己。
饧:糖稀,一种传统的清明食品。
和:掺和,混合。
冷粥:未加热的粥,或温度较低的粥。
出火:生火,点火。
新茶:春天采摘的新鲜茶叶。
能无酒:没有酒。
相留:挽留,留住。
亦有花:也有鲜花。
南迁:向南方迁移,迁徙。
更何处:还能去哪里。
此地:这里,指当前所在之地。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边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又寂寞的春日景象,司马家门前萧条冷清。诗人通过留下和冷粥、点起火来煮新茶,展现了生活中的平淡与简单。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想要以酒相送却不得的无奈情绪。末尾两句“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边塞生活的孤独感,诗人似乎在叙述着某种政治上的贬官或是流放。

诗中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深远意境,体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易与深刻。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融合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哀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眼病二首(其一)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眼病二首(其二)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眼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

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灯将灭,朝闇长疑镜未磨。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