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诗一首

石井灵踪信不凡,一泓岩下碧深潭。

谁磨皎洁青铜镜,更琢玲珑碧玉龛。

濯去衣巾无限垢,漱来齿颊有馀甘。

悬知坎谷非佳井,寄语诗人莫恨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这口石井的灵验之处确实非凡,山岩下藏着一汪碧绿深潭。
是谁打磨出明亮如镜的青铜,又精心雕刻出精巧的碧玉龛。
洗涤衣物能去除无尽的污垢,漱口后口中留下甘甜的滋味。
可以预见,这并非理想的饮水之源,但我还是想告诉诗人,不必为此遗憾。

注释

石井:指一口神奇的井。
灵踪:神奇或超自然的迹象。
碧深潭:清澈见底的深水潭。
青铜镜:古代用来照镜子的铜器。
碧玉龛:用碧玉装饰的小龛或容器。
濯去:清洗。
垢:污垢。
漱来:漱口。
悬知:料想,预知。
坎谷:山谷,这里暗指井的位置。
佳井:优质的井。
诗人:古代文人。
恨谈:遗憾的话题。

鉴赏

这首诗名为《石井诗一首》,作者是宋代的林栗。诗中描绘了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一口神奇的石井。石井深藏于岩石之下,潭水碧绿清澈,仿佛一块磨得皎洁的青铜镜,又如一座精雕细琢的碧玉龛,形象生动。诗人通过描述井水的功效,洗去衣巾的污垢,带来清新的口腔感觉,暗示了井水的甘甜与清洁。

然而,诗人并未直接赞美这口井,而是以“悬知”一词表达了对井水源头并非最佳的推测,可能是因为井水来自深谷,暗示其非凡之处更多在于其内在品质而非地理位置。最后,诗人劝告诗人朋友不必因为井水的普通来源而遗憾,这口石井仍有其独特价值和诗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石井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

林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周汉中兴胜,唐虞内禅高。

髀消从马腹,屣脱等鸿毛。

弓剑悲长在,羹墙慕转劳。

龙髯攀莫及,四海共呼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兼爱无南北,全能冠古今。

典坟供夜览,烽火自宵沉。

睿藻成章焕,宸钧寓意深。

万年垂琬琰,谁识至仁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

仓猝扶宗社,艰危启圣神。

英雄归驾御,狂狡愿和亲。

泛扫妖氛净,恢张治化新。

倦勤三纪外,头白尽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句(其二)

千年依旧长安土,万里思归帝子家。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