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
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残酷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乱无穷和生命消逝的深切感慨。"日日风吹虏骑尘"和"年年饮马汉营人"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边疆连年战争频繁发生的情景,"虏骑"指的是北方民族的骑兵,而"汉营"则是唐军驻扎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事的描绘,传达出战争的长期和频发。
"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两句,则转折抒写了战争留下的惨烈后果。战死者的遗骨如同山丘般积累,而这些生命的消逝却没有人去关心和纪念;广袤的沙漠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干枯而失去了春天生机,暗示着战争毁灭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边塞的严寒和险峻。"浴谷"可能是指某个被战火波及的山谷,"气寒"表现了环境的冷酷,而"愁坠指"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悲哀;"断崖冰滑恐伤神"则通过对险峻之地和冰面上行走的困难与危险,表达出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最后两句"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直接指向了战争中物质文化的毁灭以及个人情感上的伤痛。"金鞍玉勒"本应是华丽的装饰,而现在却失去了光彩,暗示着战争摧毁了一切美好;"泪满征衣"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造成的苦难和个人的悲哀,"怨暴秦"则指向了对历史上暴政统治者的不满与怨恨。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于边塞战乱、生命消逝以及文化毁灭的深切忧虑和悲哀。
不详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
飘零怨柳凋眉翠,狼籍愁桃坠脸红。
凤辇祗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
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秦王宫阙霭春烟,珠树琼枝近碧天。
御气馨香苏合启,帘光浮动水精悬。
霏微罗縠随芳袖,宛转鲛鮹逐宝筵。
从此咸阳一回首,暮云愁色已千年。
江上烹鱼采野樵,鸾枝摧折半曾烧。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
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
春官南院粉墙东,地色初分月色红。
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