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无趣因吟所怀

朝餐多不饱,夜卧常少睡。

自觉寝食间,多无少年味。

平生好诗酒,今亦将舍弃。

酒唯下药饮,无复曾欢醉。

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

病姿与衰相,日夜相继至。

况当尚少朝,弥惭居近侍。

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

合口便归山,不问人间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常常吃不饱饭,夜晚睡觉也时常难以安眠。
自觉日常生活,失去了年少时的乐趣。
平生爱好诗和酒,如今也要渐渐舍弃。
喝酒只是为了治病,再无往日的欢愉醉意。
诗作多听他人吟诵,自己不再亲笔写一个字。
病态的身躯与衰老的样貌,日日夜夜相继而来。
更何况我还身处朝廷,更觉愧对近侍的职责。
终究要寻求一个郡守之职,只为积攒些渔樵的生活费用。
一旦有机会就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

注释

朝餐:早餐。
多不饱:常常吃不饱。
夜卧:夜晚睡觉。
常少睡:时常难以安眠。
寝食间:日常生活。
少年味:年少时的乐趣。
好诗酒:爱好诗和酒。
舍弃:放弃。
下药饮:为了治病而喝酒。
曾欢醉:曾经的欢乐醉意。
听人吟:听别人吟诵诗歌。
题一字:自己写诗。
病姿:病态的身躯。
衰相:衰老的样貌。
尚少朝:还年轻在朝廷任职。
近侍:亲近的侍臣。
一郡:一个郡守之职。
渔樵费:渔夫和樵夫的生活费用。
归山:归隐山林。
人间事:世俗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疾病缠身、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对于往日生活的回顾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开篇两句“朝餐多不饱,夜卧常少睡”表达了因病而导致的饮食无味和夜不能寐。接着,“自觉寝食间,多无少年味”则是诗人对比现实与年轻时光的不同,感慨于失去往日的活力。

“平生好诗酒,今亦将舍弃”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热爱但现在不得不放弃的生活方式的无奈。而“酒唯下药饮,无复曾欢醉”更具体地描写了因病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尽情享受美酒的痛苦。

“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则表明诗人虽然仍能听到他人的诗歌,但自己却失去了创作的兴趣和能力。随后的“病姿与衰相,日夜相继至”揭示了疾病带来的体力衰弱和精神上的压迫。

最后,“况当尚少朝,弥惭居近侍。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合口便归山,不问人间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想要远离喧嚣,过上平静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深沉情感,是一篇怀旧与自我安慰并存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读邓鲂诗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岐。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形式: 古风

读史五首(其一)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

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沈。

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读史五首(其二)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形式: 古风

读史五首(其三)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

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炜晔,园中发桃李。

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