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投魑魅家何在,泽逮昆虫罪未除。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任伯雨之手,名为《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首句“身投魑魅家何在”,以“身投”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渺小与无助感。“魑魅”本是古代传说中的妖怪,这里借指邪恶势力或不公的社会现象。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个人在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困惑与迷茫,同时也暗示了社会正义的缺失。

次句“泽逮昆虫罪未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昆虫在这里象征着社会中的弱小群体,而“泽逮”意为恩泽遍及,但“罪未除”则揭示出即便恩泽广泛,但社会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

收录诗词(10)

任伯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紫微风韵谪仙身,曾此徘徊今几春。

形式: 押[真]韵

题仁乐亭

真山蓄幽奇,伪山逞瑰怪。

峰峦纷变现,座席疑广大。

未穿披云屐,对此亦清快。

形式: 古风

虎泉

昔闻孤女子,遇虎斯泉侧。

高僧为追诃,弭耳不敢食。

岁月几何时,称谈如宿夕。

故知事可传,岂限涔泓窄。

形式: 古风

虚假行

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

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

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

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

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

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

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