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雪为杨友直赋

往时天大风,能吹华山裂。

坠此一卷石,或云太古雪。

粤自开辟初,云气所凝结。

已经六万岁,变化同巀嶪。

望之色正白,表里共澄澈。

尘土不能涴,光采耀日月。

愿君勿爱此,持以献金阙。

回中避暑时,持用消毒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杨载所作,名为《太古雪为杨友直赋》。诗中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景象,将“太古雪”这一概念与自然界的奇迹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开篇“往时天大风,能吹华山裂”,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狂风的威力,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接着,“坠此一卷石,或云太古雪”,引出主题——那块看似石头实则可能是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雪。这种设定充满了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粤自开辟初,云气所凝结”,通过追溯时间的源头,说明了这雪的来历,强调其与天地初开的关联,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接下来,“已经六万岁,变化同巀嶪”,描述了这雪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变迁,其形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永恒与变化并存的和谐之美。

“望之色正白,表里共澄澈”,进一步描绘了雪的颜色与质地,纯净无瑕,内外一致,象征着高洁与纯粹。最后,“尘土不能涴,光采耀日月”,强调了这雪的品质,不受外界污染,其光芒甚至能照亮日月,寓意着高尚品德的光辉。

“愿君勿爱此,持以献金阙”,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珍惜这份自然之美的愿望,并将其视为珍贵的礼物,献给至高无上的存在,体现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

“回中避暑时,持用消毒热”,在实际应用层面,诗人建议在炎热的夏季使用这雪来降温解暑,既实用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6)

杨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字:仲弘
  •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1271—1323

相关古诗词

偕虞伯生魏雄卿魏池燕集分韵得阁字

侯家有贵客,置酒燕池阁。

溽暑方盛极,风雨俄大作。

栘杨相簸荡,蒲荷纷偃薄。

乱叫失蛙黾,回翔迷鹳鹤。

街流污秽尽,窦涌波涛恶。

喧声剧降杀,神气欣洗濯。

趣欢争酬酢,献笑杂歌咢。

益弛剑佩严,未厌觥筹错。

调燮维理得,渗漉宜施博。

和泽布原野,湿烟散城郭。

嘉蔬已茜茜,良苗常濯濯。

吾徒家食馀,豫有丰稔乐。

形式: 古风

题金坛宋氏自怡轩

白云生何许,萌芽自山石。

厥初仅毫末,须臾大充斥。

蔓延塞虚空,日月为昏匿。

或时为霖雨,庶类蒙润泽。

或随飘风散,起灭竟无迹。

相缘千万变,发色黑青赤。

畸人饬栋宇,远俗喜幽阒。

开轩纳高旷,抚玩自怡怿。

人情慕富贵,驱逐不暂息。

转盼失故常,在己何所得。

上下数千载,往事犹历历。

于焉服圣训,无用苦沈溺。

昔年陶隐居,常作帝王客。

挂冠神武门,作诗写胸臆。

超然处物外,可谓且贞白。

何以企若人,鞠躬修道德。

形式: 古风

涧松为丁师善作

涧松高百尺,磊落多大节。

连根抱危石,古色黑如铁。

隆冬方冱寒,山中积霜雪。

萝茑悉枯死,苍崖犹冻裂。

此时唯老干,峭直不摧折。

国匠求美材,瞻望叹奇绝。

险阻不可致,既作复中辍。我愿驱六丁,操斧隳嵑?。

得此栋梁材,持以献天阙。

形式: 古风

刘将军诗

交趾小蛮夷,去国将万里。

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

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

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

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

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

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

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

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

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

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

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

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

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

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

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

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

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