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佗日爱,正想滑流匙。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和乡村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开篇“白露黄粱熟”一句,就设定了一幅秋收成熟的景象,接着“分张素有期”表达了对收获的期待与计划。这两句通过鲜明的色彩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农业劳动成果的喜悦和满足。
“已应舂得细”一句,则是说农作物经过精心的耕耘已经变得细腻。紧接着“颇觉寄来迟”表达了对收获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延误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于农业生活不仅有喜悦,也有着深切的理解和体验。
在味道的描写上,“味岂同金菊”用比喻的手法,将粮食的美味与花卉的芬芳相比较,既突出了粮食的香甜,也寓意了诗人对大自然赋予的恩惠有着深刻的感受。紧接着“香宜配绿葵”则是将这种香气与草本植物的清新联系起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和谐共生的赞美。
最后两句“老人佗日爱,正想滑流匙”,通过描写老人的日常喜好和对水车(匙)这一古代灌溉工具的使用,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诗意。这里的“佗日”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而“滑流匙”则是对农事劳作中节奏感和水声美感的描绘,体现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农业、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简单而真挚生活方式的向往。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