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无主墓碑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风雨。

停骖彷佛看,云是无主墓。

末书戊申岁,屈指九十秋。

是时龙渡江,甲子恍一周。

借问葬者谁,承平百世祖。

亦有周馀民,战骨委黄土。

太祖下江南,誓不戮一人。

神孙再立国,天以报至仁。

大河流血丹,屠毒谁之罪。

潼关忽不守,皇皇依汴蔡。

螳螂知捕蝉,不知黄雀来。

今古有兴废,重为生人哀。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路上遇到一块石碑,它独自屹立在风雨中。
停下马车仔细观看,听说这是无主的墓地。
碑上刻着戊申年的字样,算起来已有九十个秋天。
那时正值龙年,历史轮回仿佛又回到了起点。
询问这墓地的主人是谁,原来是和平盛世的百世祖先。
也有周朝的遗民,他们的尸骨散落在黄土之中。
太祖率军南下江南,发誓不伤害任何一个人。
他的后裔再次建立国家,苍天以此回报他的大仁大义。
大河里流淌着鲜血,这是谁的罪过?
潼关忽然失守,皇帝慌忙逃往汴京和蔡州。
螳螂只知道捕捉蝉,却不知黄雀正窥伺在后。
历史的兴衰更替,让人再次为世间生灵感到悲哀。

注释

石碑:路边的石碑。
亭亭:直立的样子。
风雨:风雨交加。
停骖:停下马车。
彷佛:好像。
无主墓:无人认领的墓地。
戊申岁:某个戊申年。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
九十秋:九十个秋天。
龙渡江:龙年渡过长江。
恍一周:仿佛一个轮回。
葬者:埋葬在这里的人。
承平:太平盛世。
百世祖:历代祖先。
周馀民:周朝遗留的百姓。
战骨:战争中的死者。
黄土:泥土。
太祖:开国君主。
誓不戮一人:发誓不杀一人。
神孙:神圣的后代。
再立国:重新建立国家。
至仁:极大的仁德。
大河流血丹:河水被鲜血染红。
屠毒:屠杀和残暴。
罪:罪责。
潼关:军事要塞。
忽不守:突然失守。
皇皇:慌张。
汴蔡:汴京和蔡州。
螳螂:昆虫。
捕蝉:捕捉蝉。
黄雀:鸟儿。
兴废:兴盛与衰败。
生人: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以及对英雄墓葬者的尊重之情。全诗语言雄浑,情感深沉,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悲壮。

诗人在路上遇见一座石碑,亭亭伫立,傲视风雨,这种景象让他不禁停下马匹,仔细观望。这座碑标着的是无主之墓,时间久远已至九十个秋季。诗中提到的“龙渡江”、“甲子恍一周”可能隐喻着历史的轮回和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盛世与现实的衰败,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提及“承平百世祖”,说明这些无名英雄曾为国为民立下赫赫功业。而“周馀民”、“战骨委黄土”则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惨状,生者痛心,死者遗憾。

诗人的情感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达到高潮。他提及太祖(即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南下江南时的誓言,以及神孙(后来的君主)的重建江山,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然而,“大河流血丹”一句,却又转而抒发了对战争残酷、人民苦难的深刻哀思。

最后几句“潼关忽不守,皇皇依汴蔡。螳螂知捕蝉,不知黄雀来。”则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辈出的怀念和对时事变迁的无奈。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将至,象征着人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得失,却不知道更大的危机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无主墓碑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变化的忧虑。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遇灵阳子谈道赠以诗

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

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

至人不可见,世尘忽相缨。

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

偶逢大吕翁,如有宿世盟。

相从语寥廓,俯仰万念轻。

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

人一阴阳性,本来自长生。

指点虚无间,引我归员明。

一针透顶门,道骨由天成。

我如一逆旅,久欲蹑屩行。

闻师此妙诀,蘧庐复何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鲁港之遁第十四

出师亦多门,水陆迷畏途。

蹭蹬麒麟老,危樯逐夜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勤王第五十三

出师亘长云,尽驱诣阙下。

首唱恢大义,垂之俟来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新济州

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