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校书季霞

从京去容州,马在船上多。

容州几千里,直傍青天涯。

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义往不可屈,出家如入家。

城市七月初,热与夏未差。

饯君到野地,秋凉满山坡。

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

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

暂醉即还醒,彼土生桂茶。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京城前往容州,马儿大多在船上载着。
容州遥远千里,直抵那青天边际。
掌书记官试着校对书籍,才华还未被充分认可。
坚持道义不能屈服,出家在外如同在家。
七月的城市,炎热如夏日无差别。
为你饯别直到野外,秋意渐浓满山坡。
南方气候与北方不同,风起时没有尘土和沙。
想起秦地的吟唱,在楚泽边品着海酒,桂花飘落。
短暂沉醉后会清醒,那边土地上生长着桂茶。

注释

掌记: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档案。
校书:校对书籍的工作。
义往:坚守道义前行。
入家:如同回到家中,形容自在。
热与夏未差:天气酷热如同夏天。
秋凉:秋天的凉爽。
南境:南方地区。
秦吟:秦地的诗歌吟唱。
海酒:海产酿造的酒。
桂茶:指代南方特有的以桂花为原料的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叫做张校书的朋友前往容州的行程。开篇“从京去容州,马在船上多”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古代长途旅行的情景,其中“马在船上多”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想象着成群的马匹被安置在船只之上,准备渡江而去。

紧接着,“容州几千里,直傍青天涯”两句,则描绘了前往目的地的遥远和壮观。诗人用“青天涯”来形容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接近自然之境界。

“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这两句,似乎是在自谦或是对张校书的鼓励,表示虽然诗才尚未臻至高峰,但学习和探索永无止境。这里的“掌记”可能指的是记录或背诵古籍,体现了当时文人重视文学修养与知识积累的一种态度。

“义往不可屈,出家如入家”则表达了一种出行即是归家的哲理,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中间几句“城市七月初,热与夏未差。饯君到野地,秋凉满山坡”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表达了一种对远离喧嚣都市、寻求心灵宁静之所的向往。

下片“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则描绘了南方与北方气候和景色的不同,以及诗人在旅途中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感受。“秦吟”可能是指古代秦地的歌谣,而“宿楚泽”则是在描述楚地的湖泊之美。

最后,“暂醉即还醒,彼土生桂茶”两句,是诗人在享受旅途中的小快乐之后,又迅速恢复清醒状态,品味异乡风情中的一种特产——桂茶。这不仅是对物质享受的赞美,也是心灵上的一个小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旅途感悟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纽带。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

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沈生才俊秀,心肠无邪欺。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闱。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东归家室远,掉辔时参差。

浙云近吴见,汴柳接楚垂。

明年春光别,回首不复疑。

形式: 古风

送陈商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

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

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

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

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

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

形式: 古风

送集文上人游方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

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重酬姚少府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

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

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

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

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