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二首(其二)

饮酒无奇诀,且斟三四分。

初头只嫌浅,忽地有馀春。

身外多少事,灯前子细论。

绝怜青女老,忍冷撒琼尘。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饮酒没有特别的秘诀,只需酌上三四分。
开始时只觉得酒不够深,忽然间却感受到余下的春天气息。
身外的世界有多少纷扰,都在灯下慢慢细谈。
特别怜惜那青女已老,她忍着寒冷撒下如玉的雪花。

注释

饮酒:指饮酒。
无奇诀: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秘诀。
斟三四分:适量地倒酒。
初头:开始。
浅:酒味淡。
忽地:突然。
馀春:春天剩余的气息。
身外:指自身之外的事情。
灯前:在灯下。
子细论:仔细讨论。
青女:古代神话中的霜神,此处代指冬雪。
老:衰老。
忍冷:忍受寒冷。
撒琼尘:撒下如玉的雪花,形容雪。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夜晚饮酒,抒发感慨的诗句。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身外之事,但随着酒意渐浓,却又不禁细思人生百态。

"饮酒无奇诀,且斟三四分"表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在夜里喝了三四分的酒。这里的“三四分”指的是喝了一半到一多半的量,但并不意味着他醉酒,而是达到一种微醺的状态。

"初头只嫌浅,忽地有馀春"则写出了诗人最初感觉酒意不够深,觉得不足以让自己忘却烦恼,但随后便觉察到酒力上涌,有如同春日温暖的感觉,这里的“馀春”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微醺中似乎回到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状态。

"身外多少事,灯前子细论"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着灯光,开始细数那些不属于个人控制之事。这里的“身外之事”泛指一切社会、自然界以及不可控的事务,而“灯前子细论”则是对这些事情进行思考和审视。

"绝怜青女老,忍冷撒琼尘"中,“青女”通常指的是仙女,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远离尘世、不为红尘所染的仙女之美好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感慨于她虽然高洁,但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显得冷漠无情。"撒琼尘"则是指仙女降临人间,带来尘世之外的清新气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夜饮和对身外事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流逝以及美好事物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夜饮二首(其一)

夜饮空斋冷,移归近竹炉。

酒新今晚榨,烛短昨宵馀。

紫蔗椽来大,黄柑蜜不如。

醉中得五字,索笔不能书。

形式: 五言律诗

夜饮以白糖嚼梅花

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

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

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

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肉。

形式: 古风

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后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疏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形式: 古风

夜雨不寐

雨急点不疏,瓦乾声可数。

滴破江湖梦,合眼无复补。

更长酒力短,睡甜诗思苦。

已自不成眠,如何更遭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