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墓(其一)

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

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

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喜好饮酒,在清明时代显得孤傲,为何能得到贺知章这样的知己赏识。
蒙受皇恩得到金马门的诏书,但仕途失意时只能写些像《长恨歌》那样的诗篇。
名声能与屈原的三闾大夫相提并论,希望能像商山四皓那样保持清高。
在匡山读书,应该也会感叹回家的日子迟迟未到。

注释

嗜酒:喜好饮酒。
傲:孤傲。
何因:为何。
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曾任秘书监。
承恩:蒙受皇恩。
金马诏:指皇帝的诏书,金马门为汉代官署名。
失意:仕途不顺。
玉环词:指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杨贵妃故事为题材。
名与三闾并:名声与屈原的三闾大夫(楚国官职)齐名。
四皓:秦末隐士,后被刘邦请出山,有高尚声望。
期:期望,希望。
匡山:四川成都附近的名山,古代学者读书之地。
归迟:回家的时间推迟,引申为不愿离开。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宋无的《李翰林墓(其一)》以李翰林(李白)为题材,表达了对这位唐代大诗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感慨。首句“嗜酒傲明时”描绘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即使在明君当政的时代,他依然坚持自我,热爱饮酒。次句“何因贺监知”则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但并未得到像贺知章那样直接赏识的机会。

“承恩金马诏”暗指李白曾被召见于皇宫,接受过皇帝的恩宠,这与“失意玉环词”形成对比,暗示他在宫廷中虽然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最终未能得到长久的重用,甚至可能遭遇了失落和挫折,如写下了如《清平调词》那样的失意之作。

“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进一步赞美李白的文名与屈原(三闾大夫)齐名,期望他的品行能与隐居的四位高士(即商山四皓)相媲美,表明他对李白高尚人格的认同。最后一句“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想象李白如果能在匡山这样的隐居之地读书,或许会感叹自己未能早些归隐,流露出对李白未能终老山林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生平的简要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他才情与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南浦.艺风远自武昌邮示月湖看雨新词,渺渺秋怀,溢于言表。时吴中新结鸥隐词社,冷境喁于,殆如响应。次韵寄怀,不觉言之凄异也

泽畔共行吟,又几时疏莲,冷坠残粉。

风雨雁来迟,江潭句、依约汉南遥讯。

盈盈带水,料应常被乡心引。两家旧径。

知无主烟萝,飘零都尽。

软红梦影如尘,便不问铜驼,青衫珠迸。

摇落隔天涯,悲秋意、身到者番才信。

菰浦倦侣,祗招鸥鹭酬孤兴。吴枫驿暝。

望天际轻帆,爪寻霜印。

形式:

寄题无照西园

近地栖禅室,祇园草木薰。

鞋香花洞雨,衣润石栏云。

松吹和琴杂,茶烟到树分。

遥知道林辈,来此论玄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战城南

汉兵鏖战城南窟,雪深马僵汉城没。

冻指控弦指断折,寒肤著铁肤皲裂。

军中七日不火食,手杀降人吞热血。

汉悬千金购首级,将士衔枚夜深入。

天愁地黑声啾啾,鞍下髑髅相对泣。

偏裨背负八十创,破旗裹尸横道旁。

残卒忍死哭空城,露布独有都护名。

形式: 乐府曲辞

大都杂诗四首(其二)

绣错繁华遍九衢,《上林》词赋汉西都。

朱门细婢金条脱,紫禁材官玉鹿卢。

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

东邻白面生纨绮,笑杀扬雄卧一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