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忠雅九章

兀兀者木,胡然再华。彼木则华,岂伊瑞邦家。

邦家孕贤,节脩且姱。忠贤脩姱,明运亨嘉。

忠贤降灵,有占斯石。忠贤之心,匪也斯席。

忠贤之心,遑遑皇国。朝昏翼翼,衷冲翼翼。

忠贤之心,如柏斯茜。彼柏之茜,固趾石贞。

匪霜雨变,忠贤之心。如柏之贞,匪霜雨变。

粤昔婺源,有石其翳。石如镜如,霞霾其蔽。

粤闻自昔,隋唐之际。有汪先公,保邦之勚。

世德绳艺,汪德绳艺,是石之异。

忠贤之衷,与天地通。木枯而华,气天地通。

石翳而晶,气天地通。天地感通,贤之衷忠。

忠衷之积,应运而亨。运也匪值,蕴也山灵。

应运时乘,风声楞楞。风声楞楞,天下和平。

楞楞风声,九天其迈。如彼鸿毛,翳天之外。

如彼先公,曾唐之赉。唐室之赉,天地交泰。

忠贤之心,绳绳匪懈,绳德匪懈。

受福是介,受福之介,孙子是赖。

岂曰誉沽,旁訾以韰。亦有流言,式予德戒。

予德衷式,徵之于情。于情之忒,于德之徵。

如石衷润,其光斯澄。如木衷和,其华斯嵘。

显允君子,忠贤是绳。汪之先公,唐室令名。

显允君子,令名是绳,孙子是贞。

忠衷,同治本作“衷忠”。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感忠雅九章》由明代诗人霍韬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忠诚与贤能之士的颂扬与敬仰。

首句“兀兀者木,胡然再华”,以“兀兀者木”比喻忠诚之人,虽历经沧桑,却再次焕发荣光,寓意忠诚不渝的精神力量。接着,“彼木则华,岂伊瑞邦家”,指出忠诚之人并非偶然带来国家的繁荣,而是其内在品质的必然结果。

“邦家孕贤,节脩且姱”描绘了国家孕育贤才的景象,贤才的节操修整且美好。接下来的“忠贤脩姱,明运亨嘉”强调了忠诚贤能之人对于国家昌盛的重要性,他们的存在使得国家运行顺畅,国运亨通。

“忠贤降灵,有占斯石”将忠诚之人比作降下神灵,预示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如同占卜中的吉兆。接着,“忠贤之心,匪也斯席”、“忠贤之心,遑遑皇国”、“忠贤之心,如柏斯茜”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忠诚之人的心志,如同坚毅的松柏,无论风雨如何变幻,其忠诚之心始终坚定不移。

“彼柏之茜,固趾石贞”、“匪霜雨变,忠贤之心”、“如柏之贞,匪霜雨变”等句,通过对比松柏与石头,强调忠诚之人如同松柏与石头一样,即使面对严寒与风雨,其忠诚之心依然不变。

“粤昔婺源,有石其翳”、“粤闻自昔,隋唐之际”等句,引入历史背景,提到在过去的婺源,有石头被遮蔽,暗示历史上的忠诚之士曾被忽视或误解,但最终得到认可。接着,诗人赞扬了汪先公在隋唐时期的功绩,以及他所体现的忠诚与贤能。

“唐室之赉,天地交泰”、“忠贤之心,绳绳匪懈,绳德匪懈”等句,表达了对忠诚之人及其后代子孙的赞美,强调忠诚与德行的传承,以及其对国家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作用。

最后,“如彼鸿毛,翳天之外”、“如彼先公,曾唐之赉”、“唐室之赉,天地交泰”等句,通过比喻和引用历史人物,进一步强化了忠诚与贤能对于国家繁荣与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深情地歌颂了忠诚与贤能之士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们对国家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梁黄岭林艾陵

山中人迹少,忽见山中月。

小榻雨初晴,高帆风未发。

梅花开法门,流水传心诀。

悠悠我心忧,此意共谁说。

形式: 五言律诗

怀唐士享

康衢久荆榛,千载行踪少。

曲径事奔驰,纷纷竞妍巧。

讵意岁寒翁,弄月溪山晓。

见我岁年忘,索我形骸表。

归去日月长,佳音良不杳。

珍重暮日光,同向了中了。

形式: 古风

和梁黄岭

何者是青天,随处皆明月。

无弦乃无音,有员终有缺。

涧底水冷冷,树梢风决决。

自饭田中粱,莫餐山上蕨。

形式: 古风

题可兰卷

清者未必罄,罄者未必清。

谁是清罄者,清罄自有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