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读金刚经呈李公印正》由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阅读《金刚经》时的心境与感悟,以及对李公的敬仰之情。
首句“籍草坐环堵”,描绘了诗人坐在简陋的草地上,周围是简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暂诵金仙辞”,点明了诗人正在诵读《金刚经》,这是一本佛教经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香云流户牗,蔬水静斋厨”两句,通过香气弥漫的空气和清静的斋厨,进一步渲染了诵经时的清净与祥和。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冥心契玄奥,晨暮忘饥劬”表达了诗人深入思考,与佛法的高深境界相契合,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日常生活的劳苦,体现出对佛法的虔诚与沉浸。
“有为非妙法,无往即真如”这两句是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法门不在于外在的作为,而是在于内心的真实与纯净,即“真如”。
“河沙喻天地,缘业开群愚”以河沙比喻天地的广阔与复杂,暗示佛法的广大与深远,能够开启众生的智慧,摆脱迷惑。
“我本素心人,担囊来海隅”表明诗人原本就是一颗清净之心,不远万里来到海边,寻求佛法的真理。
“青莲李居士,而有维摩姿”将李公比作青莲居士(即唐代诗人王维),并称赞他具有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菩萨)的风姿,表达了对李公的崇敬之情。
“随处给孤园,印正灭狐疑”说明李公如同佛陀在给孤独园讲法一样,随时随地为他人解答疑惑,传递佛法的真理,使人心中的疑惑得以消除。
最后,“白首惜归晚,曹溪路匪迷”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珍惜能与李公相遇的机会,不会迷失在佛法的道路上。
整首诗通过对阅读《金刚经》的体验和对李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公的尊敬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