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陈元晋的《雨后(其二)》描绘了雨后郊原的景象,洋溢着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
“一雨郊原足”,开篇点明一场雨水过后,郊原得到了充分的滋润,生机勃勃。这句简洁而有力,勾勒出雨后大地的丰饶景象。
“神功不作难”,赞美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无需过多人力干预,就能让万物得到滋养,展现出大自然的伟力和智慧。
“向知天道迩,今幸物情安。”这两句表达了对天道的敬畏以及对当前物情安定的庆幸。天道即自然规律,古人认为顺应天道才能万事顺遂,这里的“迩”字,形象地表现出对天道的亲近与理解。
“童稚沾衣走,人家傍户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雨后兴奋地奔跑,衣服上沾满了水珠;邻居家的人们则好奇地围观,共同分享这份雨后的喜悦。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
“翻令五六月,春意转江干。”最后两句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指出这场雨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使得春意在江边更加浓郁。这里的“翻令”二字,既表达了意外之喜,又暗示了春回大地的强烈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郊原的宁静与生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