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十承官累策勋,腰间宝剑动星文。
老辞淮水归文水,閒谢青云向白云。
邻里应怀前学士,儿童争识旧将军。
芙蓉峰下沧洲曲,时采林芳与客分。
此诗描绘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官员在年老之时,辞官归隐的情景。首句“二十承官累策勋”,点明其年轻时即步入官场,累积了赫赫战功。次句“腰间宝剑动星文”,以宝剑之光华喻其显赫的功绩和威严。接着,“老辞淮水归文水”一句,写出了他年老时毅然决然地离开繁华的官场,回归宁静的故乡。随后,“閒谢青云向白云”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从喧嚣的尘世退隐至清幽的自然之中,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邻里应怀前学士,儿童争识旧将军”两句,通过邻里和儿童的反应,侧面表现了这位将军在家乡的声望与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最后,“芙蓉峰下沧洲曲,时采林芳与客分”描绘了他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与朋友共享自然的芬芳,过着闲适自在的日子。整首诗既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归隐的人生转变,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西昌城西松竹深,开轩幽绝坐繁阴。
常疑白昼起雷雨,还乐清夜闻璆琳。
一从蓟北淹羁旅,十载天涯思故林。
亦有茅堂傍东郭,白头南望最关心。
客舍馀春雨正繁,怜渠万里到柴门。
相看已是诸孙行,渐长能知大父恩。
共爱名驹轻道路,又逢新雁忆乡园。
松筠轩里遗书在,归约良朋更讨论。
金璧承家好弟兄,至今乡里忆持平。
早逢兵乱真能养,晚避徵书不爱名。
流水青山遗旧隐,白云芳草閟新茔。
相思岂必曾相识,一读铭文已怆情。
小年闾巷共嬉游,邂逅京华总白头。
奉使曾持巴郡檄,之官又买潞河舟。
岭南翠雾含津树,海上红霞映县楼。
怀抱公馀清似水,题诗还忆寄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