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白》由唐代诗人王棨所作,通过描绘白色之物的特性与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联“非青玄赤黄,正色配金方。”以对比手法开篇,指出白色并非青、玄、赤、黄四色之一,而是独立于这四种基本色彩之外,与金色相配,暗示了白色在色彩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高贵气质。
颔联“鱼表周王德,麟呈汉帝祥。”运用典故,将白色与古代帝王的美德和吉祥联系起来,周王的德行和汉帝的祥瑞都与白色有关,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理解以及对道德与祥瑞的向往。
颈联“寒来边草远,春至岭梅芳。”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通过边地的草木凋零与岭上梅花的绽放,展现了自然界中白色元素在不同季节的表现,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也隐喻了白色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象征意义。
尾联“曳练闻良马,衔钩见瑞狼。”进一步扩展了白色的形象,不仅限于静态的自然景观,还涉及动态的动物形象,良马与瑞狼的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寓含了对忠诚、勇敢等美德的赞颂。
最后,“张苍肥似瓠,潘岳鬓如霜。”通过比喻,将白色与人物的外貌特征联系起来,张苍的肥胖与潘岳的白发,都以白色为底色,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个性与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白色的不同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自然与文化中的多重象征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