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二)

中年仍再别,归意苦难留。

风雨伤心夜,江山满目秋。

西堂诗入梦,东阁酒添愁。

他日荆溪上,无违具一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中年时期再次离别,回家的心愿难以挽留。
风雨交加的夜晚令人伤感,满目所见尽是秋天的江山。
在西堂的梦中回味诗歌,东阁的美酒却增添了更多的忧愁。
将来某一天在荆溪之上,我希望能独自驾舟,不再违背心意。

注释

中年:指人生的成熟阶段。
再别:又一次离别。
归意:回家的愿望。
难留:难以留住。
风雨伤心夜:形容凄凉的夜晚。
江山满目秋:秋天的景色充满视野。
西堂:可能指书房或回忆之地。
诗入梦:诗歌成为梦境的一部分。
东阁酒添愁:东阁的饮酒反而增加了忧愁。
荆溪:地名,可能有特殊情感关联。
无违:不违背。
具一舟:准备一条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中年离别的伤感和对归乡的难舍之情。首联"中年仍再别,归意苦难留"直接点出诗人与兄长在中年再次分别,兄长的归乡之意虽强烈,但诗人却难以挽留。接下来的颔联"风雨伤心夜,江山满目秋"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和满目凄凉的秋景,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气氛。

颈联"西堂诗入梦,东阁酒添愁"进一步深化情感,西堂是兄长读书之处,诗人想象兄长离去后,他的诗篇将如梦般萦绕在自己心头;东阁则是宴饮之地,酒在此时增添了诗人的愁绪。尾联"他日荆溪上,无违具一舟"展望未来,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在荆溪之上,为兄长准备好船只,表达出对兄长归乡之路的关心和期待,同时也寄托了深深的离别之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中年离别的哀愁和对亲情的珍视,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一)

离别一何久,漂流不记年。

昔君犹壮岁,今我亦华鬋。

隔阔疑如梦,从容喜欲颠。

弟兄能有几,及此对床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介卿之官金台(其二)

渊明去彭泽,斯立佐蓝田。

家近真良便,官閒任左迁。

相望虽百里,此别又三年。

拟办登山屐,从君访洞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介卿之官金台(其一)

四海皆兄弟,情亲能几人。

相看青眼旧,总作白头新。

直道何妨拙,微官祇为贫。

老来仍惜别,把酒话酸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张子仪尚书起镇东阳

自古双溪山水乡,风流仍继沈东阳。

禁庭久曳尚书履,辅郡方怀太守章。

再世甘棠留勿剪,百年乔木郁相望。

公家况有青毡在,会见登庸坐庙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