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茂秦》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虞卿和平原食客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知遇之恩的深刻感慨。
首句“谁惜虞卿老去贫”,以虞卿(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晚年贫困的境遇为引子,暗含对才士晚年不得志的同情。虞卿虽才华横溢,却在年老时仍困于贫穷,无人怜惜。这句诗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隐晦批评。
次句“平原食客一时新”,转而提到平原上的一批新食客。这里“平原”可能象征着当时的官场或权力中心,“食客”则比喻那些为了利益而聚集于此的官员或权贵。这一句通过对比,暗示了时代更迭,新旧势力交替的情景。
第三句“怀中白璧如明月”,形象地描绘出怀揣着珍贵礼物(白璧,古代象征价值连城的玉器)的使者,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寓意着其礼物的珍贵和使者身份的尊贵。这里的“白璧”象征着忠诚与价值,同时也暗指知遇之恩。
最后一句“何处还投按剑人”,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还有谁能像当年的按剑人那样,接受并珍视这样的忠诚与礼物呢?“按剑人”通常指的是能够识才、重才的君主或贤者,这里表达了对真正能赏识人才的领导者的渴望和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忠诚与知遇之间的矛盾与期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