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长安在何许,定鼎燕蓟北。

周道千里平,商邑四方极。

金台玉垒何雄哉,重关设险从天来。

黄道祥光直南见,紫微中宫正北开。

天连阁道星辰拱,日射觚棱金碧耸。

百尺文楼五凤飞,九重魏阙双龙拥。

长乐钟声曙色寒,千官剑履集朝端。

龙函捧敕颁三殿,象辇驼琛响八銮。

皇家制度超前古,文物声名播寰宇。

白雉遥闻贡越裳,龙媒又见来西土。

太平治道轶唐虞,彬彬多士皆文儒。

扬雄已奏甘泉赋,司马还陈封禅书。

葱茏王气浮丹扆,承露金茎矗云起。

紫禁彤墀月似银,玉河金水花如绮。

九陌香尘拂面飞,鸣珂初散午门西。

王侯第宅施行马,公子园亭争斗鸡。

王侯公子多如雨,大道青楼联戚里。

玉笙吹月凤双飞,绣幕围春鹦并语。

雕鞍宝盖日过从,片言出口生华风。

始见金张初赐第,俄闻卫霍又旌功。

六街三市相连络,佛舍飞甍绚丹雘。

百货都归大内东,人才尽入平津阁。

御史台前乌欲啼,将军营里马频嘶。

教坊夜月人如玉,上苑春风锦作畦。

风光节物年年在,万世河山长不改。

罢官廷尉自书门,迁仕中丞弥映彩。

莫言李广不封侯,谁惜冯唐易白头。

青史功名今已矣,江湖高起见京楼。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明代童轩的《长安道》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和繁华气象,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国家的富庶。诗人以宏大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描述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作为政治中心的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定鼎燕蓟北”、“周道千里平”、“金台玉垒”、“重关设险”等,展示了长安城的地理布局和军事防御的强大。同时,“黄道祥光”、“紫微中宫”等描绘了天文学上的景象,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百尺文楼”、“九重魏阙”、“长乐钟声”、“龙函捧敕”等细节,描绘了皇宫的宏伟壮观和朝廷的礼仪庄重。诗人还通过“白雉贡越裳”、“龙媒西土”等典故,赞美了国家的外交和文化交流。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长安的社会生活,如贵族的豪奢、文人的才情、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教育的发达。诗人以“王侯公子”、“佛舍飞甍”、“教坊夜月”等场景,展现了长安的世俗繁华和娱乐活动。

结尾处,诗人感慨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以李广、冯唐等典故寄寓对功名未竟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安盛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长安道》是一首描绘明朝长安风貌的佳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生动气息,展现了作者对长安的深深热爱和对其文化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561)

童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寒泉咽不流。

髑髅腥枕雨,刁斗冷鸣秋。

瀚海烽烟断,阴山部落稠。

将军方阅武,醉拥紫貂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明妃引

阴风烈烈吹黄沙,稽落山下愁云赊。

明妃马上面如玉,万里去适单于家。

玉关渐远人烟绝,回首汉宫唯见月。

琵琶掩恨去路长,塞雁叫寒天欲雪。

天欲雪,狐兔愁,殷柽萧萧古塞秋。

愿将一掬思乡泪,寄与黄河东去流。

君不见古来战士长城死,白骨累累多似蚁。

妾身虽辱亦不辞,忍使健儿为舆尸。

形式: 乐府曲辞

采菱曲

十五谁家女,新妆照水明。

采菱不愁暮,入浦月初生。

两桨摇月明,风吹浪花起。

惊起双鸳鸯,飞过野塘水。

形式: 乐府曲辞

禽言四首(其一)

阿哥阿嫂,兄弟而今俱已老。

斗粟从来尚可舂,慎勿阋墙竞些小,阿哥阿嫂。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