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公著见赠

晋人歌蟋蟀,孔子录于诗。

因知圣贤心,岂不惜良时。

行乐不及早,朱颜忽焉衰。

驰光如騕袅,一去不可追。

今也不彊饮,后虽悔奚为。

三年谪永阳,陷阱不知危。

种树满幽谷,疏泉泻清池。

新阳染山木,撩乱发枯枝。

无人歌青春,自釂白玉卮。

今者荷宽宥,乞州从尔宜。

西湖旧已闻,既见又过之。

菡萏间红绿,鸳鸯浮渺瀰。

四时花与竹,樽俎动可随。

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

醁醅寒且醥,清唱婉而迟。

四坐各已醉,临觞独何疑。

昔人逢曲车,流涎尚垂颐。

况此杯中趣,久得乐无涯。

多忧衰病早,心在良可噫。

譬若卧枥马,闻鼙尚鸣悲。

春膏已动脉,百卉渐葳蕤。

丹砂得新方,旧疾庶可治。

尚可执鞭弭,周旋以忘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晋人歌唱蟋蟀,此事孔子曾记录。
由此可知圣贤之心,怎会不珍惜美好时光。
应当及时行乐,青春容颜转眼老去。
光阴如飞驰的马驹,一旦逝去无法追寻。
如今我不强饮,未来即使后悔又能如何。
被贬谪到永阳三年,险境未觉危机重重。
山谷中种植树木,清泉注入清澈池塘。
新阳照耀山林,枯枝焕发新绿。
无人歌唱青春,独自酌酒自斟自饮。
今日蒙恩宽恕,请求调任听你安排。
西湖久闻其名,今日亲眼所见。
荷花间点缀红绿,鸳鸯在水面漂浮。
四季花竹相伴,饮酒赏景随心所欲。
更与贤者同游,芬芳如兰芝般醉人。
美酒虽寒冽醇厚,歌声婉转悠长。
众人皆已沉醉,我举杯却无丝毫疑惑。
古人遇见美酒,垂涎欲滴。
更何况这杯中美妙,长久享受无尽乐趣。
忧虑太多,身体衰弱,但心志仍在。
如同老马听见战鼓,仍感悲凉。
春天的露水滋润万物,百花开始繁盛。
新药方治愈旧疾,或许能重拾活力。
还能握鞭持弓,忘却疲劳尽情游玩。

注释

蟋蟀:秋天的昆虫,象征着时光流逝。
圣贤:指孔子等有智慧和道德的人。
良时:美好的时光,指青春年华。
朱颜:红润的面容,代指青春容貌。
陷阱: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危险。
新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生机。
菡萏:荷花。
鸳鸯:象征夫妻或情侣。
醁醅:未经陈酿的酒。
流涎:垂涎,形容非常渴望。
鸣悲:悲鸣,表达哀伤之意。
春膏:春天的露水,滋养生命。
丹砂:矿物,此处可能指治疗药物。
周旋:应酬,应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答吕公著见赠》,通过对晋人歌蟋蟀引出孔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他感叹行乐要及时,珍惜青春,同时感激吕公著的宽宥,得以从贬谪之地永阳归来。诗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与友人共赏花竹、饮酒作乐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贤者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宴饮的乐趣。诗人还借马喻己,即使年老体衰,仍怀壮志,期待通过新的治疗方法恢复健康,继续生活和工作。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景物之中,体现了欧阳修的文人情怀和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答朱采捕蝗诗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

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

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

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

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

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

秉蟊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

既多而捕诚未易,其失安在常由迟。

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蜫蚳。

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

口含锋刃疾风雨,毒肠不满疑常饥。

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

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

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

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

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

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

盖藏十不敢申一,上心虽恻何由知。

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

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

吾尝捕蝗见其事,较以利害曾深思。

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争驰。

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

乃知孽虫虽甚众,嫉恶苟锐无难为。

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相得所宜。

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形式: 古风

答杨辟喜雨长句

吾闻阴阳在天地,升降上下无时穷。

环回不得不差失,所以岁时无常丰。

古之为政知若此,均节收敛勤人功。

三年必有一年食,九岁常备三岁凶。

纵令水旱或时遇,以多补少能相通。

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于农。

军国赋敛急星火,兼并奉养过王公。

终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于蜂。

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

遂令一时暂不雨,辄以困急号天翁。

赖天闵民不责吏,甘泽流布何其浓。

农当勉力吏当愧,敢不酌酒浇神龙。

形式: 古风

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众奇子美貌,堂堂千人英。

我独疑其胸,浩浩包沧溟。

沧溟产龙蜃,百怪不可名。

是以子美辞,吐出人辄惊。

其于诗最豪,奔放何纵横。

众弦排律吕,金石次第鸣。

间以险绝句,非时震雷霆。

两耳不及掩,百痾为之醒。

吾言既可骇,笔墨尤其精。

少虽尝力学,老乃若天成。

濡毫弄点画,信手不自停。

端庄杂丑怪,群星见搀枪。

烂然溢纸幅,视久无定形。

使我终老学,得一已足矜。

而君兼众美,磊落犹自轻。

高冠出人上,谁敢揖其膺。

群臣列丹陛,几位缺公卿。

使之束带立,可以重朝廷。

况令参国议,高论吐峥嵘。

惜哉三十五,白发今已生。

近者去江淮,作诗寄离情。

口诵不及写,一日传都城。

退之序百物,其鸣由不平。

天方苦君心,欲使发其声。

嗟我非鸑鷟,徒思和嘤嘤。

因风幸数寄,警我聋与盲。

形式: 古风

答原父

炎歊郁然蒸,午景炽方燄。

子来清风兴,萧萧吹几簟。

又如沃琼浆,遽饮不知厌。

嗟予学苦晚,白首困铅椠。

危疑奚所质,孔孟久已窆。

群儒窒自私,惟子通且赡。

幸时丐赢馀,屡得饱饥歉。

严严春秋经,大法谁敢觇。

三才失纲纪,五代极昏垫。

盗窃恣胠箧,英雄争奋剑。

兴亡两仓卒,事迹多遗欠。

才能纪成败,岂暇诛奸僭。

闻见患孤寡,是非谁證验。

尝欣同好恶,遂乞指瑕玷。

反蒙华衮褒,如誉嫫母艳。

救非当在早,已暴何由敛。

苟能哀癈痼,其可惜针砭。

风舲或许邀,湖绿方滟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