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风风雨雨重阳候,篱角黄花瘦。

思归已是不胜情,何况征鸿都做可怜声。

十年不到江南路,目断浮云暮。

几株衰柳白门寒,谁在夕阳红处倚阑干。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虞美人》由清代诗人邓溱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风风雨雨重阳候”,描绘了秋季的风雨交加,点明了时间背景为重阳节前后,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篱角黄花瘦”一句,以“黄花”(菊花)的凋零瘦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思归已是不胜情,何况征鸿都做可怜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因思乡之情难以自抑,而听到远处飞鸿的哀鸣,更是触动了内心的伤感。飞鸿的“可怜声”不仅指其叫声凄厉,也暗喻着诗人自己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

“十年不到江南路,目断浮云暮。”诗人感叹十年未曾踏上江南的土地,眼前的景色只能通过想象来填补,而此时的天色已晚,云雾缭绕,更添了几分愁绪。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蕴含了对时光匆匆、岁月易逝的感慨。

最后,“几株衰柳白门寒,谁在夕阳红处倚阑干。”以几株衰柳和夕阳下的阑干为画面,渲染了一种冷寂与孤独的氛围。衰柳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夕阳则代表着一天的结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倚阑干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远方的某个人物,他们面对着即将消逝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

邓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送别

竹剪西窗春雨急,尽著潇潇,不管人离别。

红泪一丝粘袖湿,袖痕都做桃花色。

谁向楼头吹玉笛,一曲阳关,催送天涯客。

满目关山春草碧,明朝何处寻行迹。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菩萨蛮八首(其一)

宵来不觉清霜降,燕巢冷落乌衣巷。

屏上斗寒图,芦汀一雁孤。

当年歌舞地,花里逢君醉。

别梦忆潇湘,潇湘非故乡。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八首(其二)

思君不见迢迢鲤。梦中得句为君起。

携手忆河梁,月圆人影双。

相逢须下马,别泪临岐洒。

何处是归程,低头闻雁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八首(其三)

更残门掩昏黄月。离愁空抱心如结。

何处展双蛾,声声唤奈何。

罗衾寒意重,重忆江南梦。

陌上鹧鸪啼,忆君君未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