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回寺碧云堂有何无适草书

苍鳞作霖回壑里,竟化长冈飞不起。

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

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

何仙仙去不复返,满壁龙蛇惊醉眼。

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

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

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回寺碧云堂的壮观景象与历史氛围,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首句“苍鳞作霖回壑里”,以“苍鳞”象征龙,形象地描绘了龙在山谷中化雨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神秘而磅礴的力量感。接着,“竟化长冈飞不起”一句,通过“长冈”与“飞不起”的对比,突出了龙化为山峦后难以移动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这一联通过“老僧”与“飞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强架檐楹万山底”则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雄伟与自然环境的壮丽。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这两句将视线从地面提升至云端,通过“碧云石梯”与“登天”的比喻,展现了通往碧云堂的艰难与神圣,同时也暗示了对知识或精神追求的渴望。

“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这一联通过“岩恋”的动态描绘,以及将其比作“群马奔腾”,不仅展现了岩石的形态之美,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气势。

“何仙仙去不复返,满壁龙蛇惊醉眼。”通过“何仙”与“龙蛇”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满壁龙蛇惊醉眼”则通过视觉的冲击,强调了这些历史痕迹的震撼力。

“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这一联通过“委涂泥”与“阽危”的描述,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通过“山翁”的艺术创作,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这一联直接呼吁人们珍惜并保护这份文化遗产,强调了其对于后世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通过引用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回寺碧云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厚,也蕴含了对传统艺术与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对后世的启示与期待。

收录诗词(69)

许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 字:益之
  • 号:白云山人
  • 籍贯:金华
  • 生卒年:1270—1337

相关古诗词

雨花台

大江断后谁绝前,右踞苍虎龙左蟠。

英雄角逐三百载,庭花玉树歌声残。

王气消磨城郭改,荒村古木栖寒烟。

我来两月不出户,登台始觉天宇宽。

城中楼观在井底,环视百里皆峰峦。

烈风拔树云蔽野,飞电霹雳驱蜿蜒。

虚亭坐视河海涌,平地立见波涛翻。

天开翳扫群响息,空翠削出滁和山。

阴阳云雨反覆手,向来喜惧诚无端。

兴亡世事亦如此,俯仰千岁须臾间。

形式: 古风

春城晚步分我字

红楼鼓歇乌轮堕,浅水横舟弄渔火。

春风生草雉堞青,随处软茵供小坐。

断烟飞鸟入杳冥,关市行人竞幺么。

溪城斗大无远趣,目碍云山环琐琐。

骅骝骋驾路或迷,蜩鸴枪枋计非左。

归同三子歌考槃,茫茫宇宙谁知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放棹行

安溪湖平行棹多,黄头竖儿倚棹歌。

梅花照眼送寒色,酒晕著脸生春和。

炎凉世态翻覆手,江水长静风吹波。

出门一笑天万里,白鸥浩荡如吾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西山万象亭

乱峰尽处接浮云,东望悠悠万事陈。

百里江流萦缟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野僧倚竹啸留客,山鸟穿林啼唤人。

落日亭中一杯酒,何年复此对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