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晚望

疏雨洗空碧,晚晴人倚楼。

稻花千顷浪,枫叶一帘秋。

远岸明残日,孤村认小舟。

溪山如爱我,相见亦回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稀疏的小雨洗净了天空的碧蓝,傍晚时分,人们倚靠在楼上欣赏。
广阔的稻田像千顷波浪,红枫叶铺满了一帘秋色。
远处的岸边夕阳余晖明亮,孤独的村庄中辨认出一只小船。
溪流山峦仿佛对我有所眷恋,它们在回望中与我相逢。

注释

疏雨:稀疏的小雨。
空碧:天空的碧蓝。
晚晴:傍晚时分的晴朗。
人倚楼:人们倚靠在楼上。
稻花:稻田里的花。
千顷浪:广阔的像波浪一样。
枫叶:红枫叶。
一帘秋:满眼的秋色。
远岸:远处的岸边。
残日:夕阳。
孤村:孤独的村庄。
小舟:小船。
溪山:溪流和山峦。
爱我:对我有所眷恋。
回头:回头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疏雨洗空碧”,这里的“疏雨”指的是不急促、间隔较远的雨,给人的感觉是轻柔和缓。这种雨后天空中的蓝色显得格外清新,仿佛能够洗涤一切污浊,让人心旷神怡。

“晚晴人倚楼”,在一场小雨过后的傍晚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宁的感觉。诗中的人物静静地倚靠在楼上,享受这份恬淡与闲适。

“稻花千顷浪”,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稻花”指的是成熟的谷类作物,这里比喻它们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展现出一种丰收和繁盛的景象。

“枫叶一帘秋”,这里借用了“帘”来形容枫树的落叶,它们轻柔地飘落,就像是在自然界中拉开了一幅秋色的画卷。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传递出对秋天丰富色彩的赞美。

“远岸明残日”,在远处的岸边,可以看到太阳即将下山的景象。这里的“残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又将结束的情景。

“孤村认小舟”,诗人通过一个偏僻的村庄,来强调那里的宁静与幽深。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简单的小船也能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溪山如爱我,相见亦回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溪流和山峦仿佛在向诗人展示它们的美好,而每次与它们相遇,诗人都会不禁驻足回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之外,找到一份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登楼晚望

六曲朱阑瞰碧虚,淡烟秋水接平芜。

展开风月添诗料,装点江山归画图。

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

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谢二刘

雁行临慰暖如春,玉粒金包即拜恩。

周粟不肥清圣肉,楚丝难系直臣魂。

二生在昔闻孤竹,一死于今愧屈原。

圆簠下颁诚有谓,此情兄外更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谢仵判院惠米

沟壑膏粱总自招,仲尼陈蔡亦嚣嚣。

不逢鲁肃千囷指,空折渊明五斗腰。

孤竹二饥知我意,苍梧一饱为君谣。

从今只手摩挲腹,却向颜门问一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谢刘判院

细轴浓云寄矮斋,蒲团和气忽惊回。

一床浪捲芙蓉皱,十幅香重锦绣开。

不怕夜寒侵斗帐,却愁春梦到阳台。

感恩未作琼瑶报,先把新诗寄小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