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万思节韵萧芝田二首(其一)

屠龙老已知无用,一遇时艰见术精。

淬就戈矛皆吐火,幻成狮象总疑兵。

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

战胜何心邀重赏,由来只欲赌声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作品,名为《次万思节韵萧芝田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首句“屠龙老已知无用”,以屠龙技艺比喻过时或不合时宜的知识或技能,暗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某些传统技艺或观念可能不再适用。接着,“一遇时艰见术精”则转折,指出在困难时期,那些看似无用的技艺或知识反而能展现出其价值和实用性。

“淬就戈矛皆吐火,幻成狮象总疑兵”两句,通过“戈矛吐火”和“狮象疑兵”的形象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下,技艺或策略能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效果。这里不仅涉及军事策略,也暗含了对社会变革、个人能力在关键时刻展现的重要性。

“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则运用了隐喻,将话语比作空中的言语,难以追踪;将策略比作地底的雷,让敌人无所察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策略的高深理解,即真正的智慧和策略往往不易被察觉,却能在关键时刻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战胜何心邀重赏,由来只欲赌声名”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胜利和荣誉的态度。他并不追求物质的奖励或名誉,而是更看重通过智慧和策略所获得的内在满足感和声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情境下的技艺、策略、智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次万思节韵萧芝田二首(其二)

共说火攻为上策,秘方谁复似君能。

石飞陡使晴鸣雹,机转真疑夏造冰。

鲁国云梯犹自拙,楚中燧象未须惊。

么么倭鬼那堪算,破虏横行记昔曾。

形式: 七言律诗

题王世新一枝窝三首(其一)

萧然环堵傍湖坳,半瓦参差半覆茅。

钟鼎相传精古字,户庭不出玩初爻。

纷华燕雀窥金屋,空旷鶢鶋占海郊。

荣寂两忘非所事,一枝聊尔寄吾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题王世新一枝窝三首(其二)

自笑名场久脱羁,敝庐岁岁理新茨。

试看绕树空三匝,何似巢林寄一枝。

闲行蓬藋孤飞处,晏坐榆榜敛翼时。

寂寞漆园千载后,心期应只许君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王世新一枝窝三首(其三)

希世从来谢不能,虚闲每与道心增。

交游息处孤松对,今昔忘来一几凭。

夜读阴符羞说剑,醉过白社偶同僧。

如君自以鷡鹩比,借问何人是大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