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作品,名为《次万思节韵萧芝田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首句“屠龙老已知无用”,以屠龙技艺比喻过时或不合时宜的知识或技能,暗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某些传统技艺或观念可能不再适用。接着,“一遇时艰见术精”则转折,指出在困难时期,那些看似无用的技艺或知识反而能展现出其价值和实用性。
“淬就戈矛皆吐火,幻成狮象总疑兵”两句,通过“戈矛吐火”和“狮象疑兵”的形象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下,技艺或策略能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效果。这里不仅涉及军事策略,也暗含了对社会变革、个人能力在关键时刻展现的重要性。
“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则运用了隐喻,将话语比作空中的言语,难以追踪;将策略比作地底的雷,让敌人无所察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策略的高深理解,即真正的智慧和策略往往不易被察觉,却能在关键时刻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战胜何心邀重赏,由来只欲赌声名”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胜利和荣誉的态度。他并不追求物质的奖励或名誉,而是更看重通过智慧和策略所获得的内在满足感和声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功利主义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情境下的技艺、策略、智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