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明山

久闻南明山,共慕南明寺。

几度欲登临,日逐扰人事。

于焉偶闲暇,鸣辔忽相聚。

乘兴乐遨游,聊此托佳趣。

涉水渡溪南,迢遥翠微里。

石磴千叠斜,峭壁半空起。

白云锁峰腰,红叶暗溪嘴。

长藤络虚岩,疏花映寒水。

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

石梁卧秋溟,风铃作檐语。

深洞结苔阴,岚气滴晴雨。

羊肠转咫尺,鸟道转千里。

屈曲到禅房,上人喜延伫。

香分宿火薰,茶汲清泉煮。

投闲息万机,三生有宿契。

行厨出盘飧,担瓮倒芳醑。

脱冠挂长松,白石籍凭倚。

宦途劳营营,暂此涤尘虑。

阄令促传觞,投壶更联句。

兴来较胜负,醉后忘尔汝。

忽闻吼蒲牢,落日下云屿。

长啸出烟萝,扬鞭赋归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明山的向往和一次真实的游览经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佛法的向往。

"久闻南明山,共慕南明寺" 表示诗人长久以来便听说过南明山及其上的寺庙,并怀有深厚的情感。"几度欲登临,日逐扰人事" 暗示了诗人曾多次想去游览,但常被世俗的事务所羁绊。

"于焉偶闲暇,鸣辔忽相聚" 描述了一次意外的闲暇时光,使得诗人能够与朋友一同出行。"乘兴乐遨游,聊此托佳趣" 表达了诗人顺应兴致,乐在其中,借以寄寓心中的美好情趣。

接下来的几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其中包括溪水、岩石、白云、红叶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金银拱梵刹,丹青照廊宇" 可见诗人对寺庙建筑的赞美,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承载着宗教文化的意义。

"石梁卧秋溟,风铃作檐语" 描绘了秋日里石梁上的宁静与风中的铃声,这些都是禅定环境中常见的情境。"深洞结苔阴,岚气滴晴雨" 则是对山洞和清晨露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以下几句则记录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活动,包括参拜、饮茶等日常生活片段。"投闲息万机,三生有宿契" 表示诗人放下尘世的忙碌,寻找心灵的宁静,也暗示了一种宿命的因缘。

最后几句是对离开寺庙时的情景描写,其中"脱冠挂长松,白石籍凭倚" 则是一种放松身心的状态。"宦途劳营营,暂此涤尘虑" 表示诗人在官场上奔波忙碌,通过这次游览洗净了心中的烦恼。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之情,更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葡萄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

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形式: 古风

道中逢故人

兰陵市上忽相逢,叙别殷勤兴倍浓。

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

行色一鞭催去马,画桥嘶断落花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樊登见寄四首(其一)

新辞剪秋水,洗我胸中尘。

无由惬良会,极目空怀人。

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樊登见寄四首(其二)

轻黄著柳条,新春喜更始。

感时重搔首,怅望不能已。

无由托深情,倾泻芳尊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