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去年稻田荒,七月青虫起。

今年七月雨,稻田盈尺水。

人生会有涯,饥饱互煎煮。

造物如狙公,颠倒生嗔喜。

我岑枯槁人,未脱烟火味。

试问河豚羹,何如江鲙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喜雨》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稻田收成情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去年稻田荒,七月青虫起”描绘了去年稻田因干旱而荒芜,七月时出现了害虫的情景,预示着收成的不理想。颔联“今年七月雨,稻田盈尺水”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在同样的时间里,雨水充沛,稻田积水达一尺深,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颈联“人生会有涯,饥饱互煎煮”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指出人生的有限性和生活中的起伏不定,无论是饥饿还是饱足,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人们去适应和面对。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豁达。

尾联“造物如狙公,颠倒生嗔喜。我岑枯槁人,未脱烟火味。试问河豚羹,何如江鲙美”以“造物如狙公”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如同狡猾的猴子一样,时而生气时而欢喜。诗人自比为“岑枯槁人”,表示自己虽历经沧桑,但仍未脱离世俗的生活,依然对美食有所追求。最后的问句“试问河豚羹,何如江鲙美”,既是对美食的向往,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予家窗外种竹逾千个每开窗辄相对终日今岁馆前亦多竹遂赋一首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

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

森梢万脩竹,自喜结交早。

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

今年出山去,败鼓费击考。

此君不我嫌,到处惬怀抱。

翛然书斋下,粉黛间新老。

相看便歌咏,物外恣探讨。

此生一过客,去住何足道。

竹下有石交,归来薙幽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咏史.李陵

都尉出塞北,全军战浚稽。

喊声春霆震,杀气阴云低。

单于不相识,借问将军谁。

将军本将种,氏族派陇西。

天明鼓音死,剑斩军士妻。

尘沙昏白日,道路东西迷。

马蹄去不返,边草空萋萋。

高堂视白发,到死长悲啼。

归期日复日,老病天一涯。

可怜龙门翁,空作无阴儿。

形式: 古风

咏史.苏武

中郎出玉门,簜节照绝域。

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

剑钝割不深,一朝来海北。

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

老羝石女儿,岁久无出息。

遣来小居次,无何乳通国。

古人凛垂戒,男女及饮食。

多少英雄人,此心灭不得。

万里十九年,费尽一生力。

归来麒麟中,愁绝远山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咏史.邵平

故侯学种瓜,衰荣互相代。

随时改门户,不改独心在。

中原方起事,未有山西对。

不藉芒砀云,远激浙江汇。

非关拣点人,自为非主吠。

蹉跎志不就,去住无留碍。

晚入丞相閤,不堕笼络内。

片言中臣主,颠倒穷百态。

除却下邳侯,汉庭无此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