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蔡楠所作的《泊钓台》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高台百尺凌云碧,维舟夜久霜月白”,以高台和夜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高台之上,碧空如洗,夜色中,霜月皎洁,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银白的霜月覆盖,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
颔联“瘿木窣窣摇枯藤,寒濑潺潺落苍石”,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冷寂。瘿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枯藤在寒濑旁盘旋,寒濑的流水声在苍石间回荡,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颈联“先生退隐知几年,汉家钟鼎徒凌烟”,将视角转向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这里提到的“先生”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隐士或贤人,他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与世俗的荣华富贵形成对比。
尾联“我来俯仰惭羁旅,冲寒愁怕玄冬暮。此身不负白鸥盟,暂此迟留亦何预。起来搔首江茫茫,孤篷却逐雁随阳。人生游行岂易得,惟有此夕难相忘。”则是诗人自我的感慨。他面对自然美景,感到自己的旅途劳顿和羁绊,内心充满对自由的渴望。然而,他也意识到,能够暂时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最后,诗人以“孤篷逐雁”的形象结束,既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朝文人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