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和胡观光黄元授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两位老翁对鲈鱼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烹制鲈鱼时的场景,以及对音乐与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两翁忽动鲈鱼兴”,开篇即点明主题,两位老翁被鲈鱼的美味所吸引,激发了他们的食欲。接着,“脍缕无声雪落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老翁们在砧板上切鱼的情景,切下的鱼肉细如雪花,无声飘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画面。
“细管向来曾并试,清流可赋共谁临”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老翁们对音乐与自然的热爱。他们曾经一起尝试吹奏细管,享受着清流旁的宁静时光,寻找着能够共同分享这份美好时光的人。
“好诗自昔员如弹,古锦何劳呕出心”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好的诗歌如同精巧的弹丸,需要用心去雕琢,而不是费尽心思去强行创作。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诚态度和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
最后,“一览雕章知格律,吹笙学得凤凰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形式与内容的重视。他强调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了解诗歌的格律,学习吹笙可以模仿凤凰的吟唱,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音乐和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