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枯木修篁图

老干昂霄几千丈,天籁时闻夜声响。

一竿修竹共萧森,复托丝萝半空上。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

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枯木与修竹共存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和谐之美。诗人以“老干昂霄几千丈”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枯木高耸入云的形象,展现出其生命力的顽强。接着,“天籁时闻夜声响”,通过夜间的自然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

“一竿修竹共萧森”一句,将修竹与枯木并置,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与共生关系。而“复托丝萝半空上”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丝萝攀附在竹子之上,既增添了生机,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处。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两句,诗人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即使在严寒中,枯木和修竹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贞洁与坚韧,这种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些珍贵材料被不当利用的忧虑,希望它们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利用。

最后,“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尽管目前这些自然之物还未遇到懂得欣赏与珍惜的人,但诗人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发现它们的价值,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生命的光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枯木与修竹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期待。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

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

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

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

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

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

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

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

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

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

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

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

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

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

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

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形式: 古风

题张县丞凝翠轩卷

张君结庐修竹里,一榻清风净如洗。

几番过雨看新晴,帘捲春阴落乌几。

自从作官今未回,家僮日扫林间苔。

何当直造遂吟啸,不问主人毋见猜。

形式: 古风

少妇行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

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

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

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

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

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

形式: 古风

赠竹隐

君家绕屋多修竹,檐外时闻响寒玉。

雨歇林窗风日妍,春阴一榻侵衣绿。

闭户常令俗驾回,从教三径长苍苔。

予今亦有王猷癖,直造休嫌数往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