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不寐》由清代诗人于养志所作,描绘了秋夜中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
首句“秋风吹白帝,枕上落江声”,开篇即以秋风和江水的声音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凉意,白帝象征着夜晚的深沉,江声则暗示着远方的遥远,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氛围。
接着,“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小苑中的烟雾稀薄,月光透过稀疏的窗帘洒下,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烟光的“薄”与月影的“清”进行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三更羁客梦,万里故乡情”则是全诗情感的核心所在。三更时分,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羁客”指的就是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却心系万里之外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最后,“渐听荒鸡动,驱车按部行”两句,诗人似乎在梦中听到了远处荒野中的鸡鸣,这声音将他从梦境中唤醒,意识到自己仍需面对现实,于是驾车开始执行公务。这一转折,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收束,也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仍有责任和使命需要承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夜难眠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