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篙师倚棹傍寒芦,力倦操持不受呼。
多少行人将有适,不知谁是仲尼徒。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龙潭八景(其四)柳湾待渡》描绘了一幅秋水边的场景。诗人通过"篙师倚棹傍寒芦",形象地刻画了船夫疲惫地倚靠在芦苇旁的情景,显示出他的辛劳和无人问津的状态。"力倦操持不受呼"进一步强化了船夫的艰辛,他尽管疲惫不堪,却无人呼唤或请求帮助。接下来,诗人借"多少行人将有适"暗示了过往行人的繁忙和冷漠,他们各自赶路,没有注意到这位辛苦的篙师,更不知道其中可能隐藏着一位像孔子那样的贤者。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被忽视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批判。
不详
百尺飞梁接大堤,柳阴常见驻轮蹄。
香尘忽起行人去,水自东流日自西。
一堤烟柳翠沈沈,画鹢如云繫柳阴。
白发篙师閒理棹,就中还有济川心。
岩际云霞仕卷舒,水边洲渚自萦纡。
谁知数尺苔矶上,介甫曾来学钓鱼。
苜蓿连天万马肥,望中如在华山西。
龙媒应叹无人识,频向奚奴振鬣嘶。